考公务员、事业编,推荐就业,帮助就业……
从等招工到谋划出路“油后代”就业观悄然改变
本报记者崔立慧
2014年08月11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胜利一中2014届高三毕业典礼,“油二代”、“油三代”们即将踏上大学之旅。(资料片)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2012年,在中石化的招工指标中,并没有给胜利油田名额。2013年,胜利油田获得两百多个指标。每年近三千名新增待业子女,用家长们的话说,“两百个指标扔到三千人里,很快就看不见了”。面对屈指可数的招工名额,“油后代”们的就业观是怎样的呢?

最美好的时代过去 油田难回,自谋出路
  “根据我们的了解,真正想回油田的这部分职工子女,专科和三本的能各占30%还多,高学历的孩子在油田之外发展的意愿更强烈。”胜利石油管理局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职业介绍科李青山说。
  “最早的时候,我的父母也希望我能回油田工作,可是后来我学了文科专业,油田的招工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调整,父母对于我回油田的期望也没有那么大了。”沈言告诉记者。
  按照目前的政策,凡是应聘中国石化的毕业生均需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实行“网上统一公开招聘,阳光引进”。沈言说,对于油田职工子女来说,这个政策无疑减少了他们进入油田的机会,可在另一方面,对于更多非职工子女的求职者来说,机会更均等更公平了。“影响最大的可能是最近几届的学生,等几年的‘阵痛期’过去,大家也就不会那么‘执着’地指望回油田了。”
  “今年齐鲁理工学院(原杏坛学院)济南校区招两个中国现当代文学老师,挺适合我的专业的,条件我也满足,不过我明年才毕业,估计我将来的工作方向就是去学校当老师了。像我这种文科类专业回油田就是很难,只能自己找出路。”沈言早就明白自己的出路,所以也不指望着能回油田。
  葛姗是沈言的高中同学,也在省城一所高校读研究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她说得更为直接,“不是我们不想回,是回去回不去的问题,油田是不是有这个岗位提供很难说”。还有一年毕业,她说她会准备一下公务员、事业编的考试,她同沈言的路子基本一致,自谋出路。
  在葛姗和沈言的高中同学里,有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基本代表了他们这一批职工子女的两种就业方向。“她们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妹妹读了二本学校会计专业,2012年毕业回了油田成为正式职工,姐姐读了国内重点高校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在读,她说将来可能会去法院检察院系统。”
  事实上,公务员、事业编已经成为子女实现高质量就业的一条渠道,被录用的子女人数逐年增加。“油田子女考上东营市或者外地市的公务员、事业编都从这里转档案,这几年每年都在一百个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考取公务员和事业编的油田子女达到147人。”李青山说。
  截至2013年底,油田登记求职的待业子女约为7600人。李青山说:“这其中大多数子女不会在家闲着,大都先找一份工作做着。”
推荐就业、帮助创业 他们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在实际工作中,李青山也感受到了职工和子女们的思想转变。“油田的就业政策通俗来讲就是从‘包就业’到‘帮就业’的转变。以前到社区里做工作,就会有职工跟我们拍着桌子吵:‘我们在油田干了一辈子了,怎么子女就就不了业呢?’。现在理解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两年来,油田也为职工子女多渠道、多元化就业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千方百计寻找、筛选社会就业岗位,引导推荐子女应聘,一方面协调落实政府鼓励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帮助扶持子女创业,每年社会稳定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子女数量不断增加。
  在胜利油田的每个社区都设有劳动就业服务站,作为最基层的就业服务机构,帮助职工女子解决就业问题是他们的工作之一。近年来,随着油田用工政策的不断调整,搜集信息、挖掘岗位、就业指导等成为了就业服务站的工作内容。
  宣永青作为职业指导师,帮助职工子女找工作,她有许多心得体会。随着油田改制企业的岗位日趋饱和,她开始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东营市的知名企业身上。“一开始也吃过闭门羹,人家单位不待见你,毕竟从前双方没有接触过,彼此间还没有建立信任。”除了亲自上门找企业问岗位,跑人才市场找岗位,宣永青还通过自己的私人关系帮助辖区内的待业子女找工作。
  “有个做房地产的朋友无意间说起来缺个董事长助理,我就在心里记下了,把我们一个从北京回来做过助理的子女推荐过去,结果他表现得非常好,很受领导重视。之后我就陆续又推荐了几个很优秀的子女过去,现在有的做主任,有的做部长。”提起由自己推荐并在单位表现不错的子女,宣永青显得特别自豪,“感觉就像自己家孩子一样”。
  据胜中社区劳动就业服务站站长杨永红介绍,去年7月至今年6月底,胜中社区共挖掘岗位数895个,推荐岗位103次,并且成功推荐就业43人。主要用人单位有古天装饰、万坤置业有限公司、凯尔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鲁百集团、东营市创业园等。
  2007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会计学专业的王法,2012年5月她利用自己积累的资金开起了一家鲜花店。对于自主创业的油田子女,宣永青除了向其介绍东营市的就业创业政策帮助争取政策扶持,还帮助她联系客户。在王法的精心管理下,“爱尚鲜花”的经营很快步入正轨。
  (应受访者要求,“胜利油田子女就业记”系列稿件中的沈言、许朗、魏铭、刘雯、葛姗均为化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