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言当年就读的高中。在他入学的年份,学校的文理生比例几乎达到了1:10。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锦华小区是胜利油田职工最大的集中居住区,在这里住着很多面临就业选择的油田子女。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又到了毕业生到新单位报到的季节,大型国企的子女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胜利油田作为大型国企,职工子女就业也面临着不同的选择。
多年来,胜利油田对子女的就业政策一直在有序演变。从最初的“包就业”到今天的“帮就业”,把“严控用工总量”的要求和“群众盼主体招工,在油田就业”的期望辩证结合,越来越多的油田子女正在转变就业观念,走出了更广阔的路。
读理科→选石油专业→回油田 职工子女走习惯的路
受多种因素影响,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油田对职工子女的就业政策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1999年之前,专科毕业的职工子女还可以“包分配”。2004年起,本科毕业的职工子女也不能够完全“包分配”,而在此之前,本科生不限专业都能够以干部身份进入油田工作。直到2012年起,政策的大门几乎全部关闭,想回油田只有一条路可走:参与中石化组织的统一招聘。
而在此之前,在不少油田职工及子女的意识里,只要满足“专业对口、职工子女”这俩条件,“油田总是能回来的”。甚至只要是职工子女,在油田“总会有个地方去”。
在这样的意识引导下,高中学理科—大学读石油相关专业—毕业回油田工作成为不少油田子女走习惯的路。
“油三代”沈言是省城一所高校的在读研究生,2012年本科毕业的时候,沈言的一部分初、高中同学通过招聘进入了胜利油田,成为正式工。“高中班上的同学我知道的就有三个回了油田,有学英语的,学会计的,都是二本以上的学校,他们仨有人去了集输,有人去了现河采油厂,还有人去了海外项目部。”
尽管是文科班,沈言的班级还是有三名同学顺利成为胜利油田的正式工,“春节过后在油田人才管理中心签的合同,但是当时他们不知道自己会被分配到油田的哪个二级单位。据我所知,我们那一届的理科班石油相关专业的学生回油田的应该更多。”
劳务派遣 正式工之外的选择
面对逐渐关闭的大门,胜利石油管理局也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帮助解决待业子女问题。2000年,油田参股成立了“东营胜利劳务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大批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进入油田工作。“他们这部分人干油田的活儿,但身份属于劳务公司员工。”胜利石油管理局劳动就业服务中心职业介绍科李青山告诉记者。
2006、2007、2008三年间,胜利油田因减员增效的压力,没有招聘劳务派遣工,鼓励引导子女多渠道、多元化就业。由于受回油田就业心理因素的影响,许多子女在油田外或父母所在单位做临时工,等待回油田的机会。
到2008年底,在胜利油田人力资源市场登记的待业子女已经达到了一万多人。随后,油田开始实施就业援助措施,以劳务派遣的形式使大部分子女在油田就了业。
许朗正是这样一个例子。2010年大专毕业,非石油对口专业的他参加了当年油田组织的劳务派遣工招聘,经过长达一年的培训,最后输出到纯梁采油厂做了一名特车司机。“我们这些通过劳务派遣形式进来的职工,对专业和学历没有太严格的要求,只是最早的时候和正式工在工资待遇上有差距。现在同工同酬了,我觉得还挺满意的。”
魏铭也是在此期间以劳务派遣的形式进入胜利油田某下属单位工作。之前,计算机专业的魏铭一毕业就留在了北京中关村成为IT人士,收入和前景都还不错。油田招劳务派遣工的消息一出,魏铭的爸妈开始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催他回来参加招工。在他们看来,在外面工作再好再风光,也不如回油田工作稳定、有保障。
经不住父母唠叨 回油田进改制企业
对于不少油田职工子女来说,“等招工”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从天津一所二本院校毕业之前,自知考研无望的刘雯开始了找工作。很快,一家网站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刘雯兴冲冲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没想到父亲的反应让她一时语塞。父亲没有祝贺她,而是问了一句,“是正式工吗?”
听到这句话,刘雯百感交集。“我跟我爸说,时代不一样了,现在除了油田,哪还有正式工一说。”最终父亲还是下了死命令,“这么多年都是你自己做的决定,这件事你一定要听我们的,你得回油田,必须回来。”
当时油田并没有招工计划,于是刘雯在东营找了份工作先安顿下来。工作不满一年,油田的招工计划出来,岗位只有一线操作工。刘雯更铁了心不回油田,要在自己的单位做出成绩来。自从错过了这次招工机会,每到周末回西城的家,刘雯总听到父亲在她面前唠叨。
几个月之后,经不住父母的唠叨,刘雯选择辞职进入一家油田改制企业,也就是油田职工们熟悉的前“三产企业”。“其实我明白,严格来讲我们这个单位和油田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我爸妈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能够养活他们一辈子的单位很自然地也能保证我的一辈子有着落,不能说倒就倒了。”
据了解,面对每年近三千名新增待业子女的就业压力,油田目前注重发挥改制企业吸纳子女就业的作用,从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规范支持改制企业。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积极招收油田子女就业,2013年有38家油田改制企业为油田分忧解愁,通过内部挖潜和清理清退,提供就业岗位1516个,子女通过网上报名参加招聘6247人次,最后916名待业子女在改制企业实现了稳定就业。2011年,改制企业吸纳油田子女仅百人左右,2012年这一数字达到两百人。
李青山说,“改制企业的用工管理和待遇、收入等与油田有相似的地方,特别对于油田情结比较重的家长们来说比较认可。”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