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厂退役军人突击队助力原油上产
30余名成员,3个小时装运土石200余袋
2014年08月0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8月5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钟林) 日前,受降雨影响,河口采油厂采油二矿采油1队油区两条进井路损毁严重,生产车辆无法通行。一支由30余名退役军人组成的突击队出现在现场,用时3小时,装运土石200余袋,将1米多深,3米多长的洼陷路段填平。
这30余名退役军人均是河口采油厂退役军人协会的会员。雨季临近,类似这样的抢险修路活动,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河口采油厂退役军人协会成立于2013年11月,虽然成立时间并不算长,但在采油厂干部员工中却早有口碑。协会成员利用工余时间,踊跃参与采油厂生产建设,为基层原油生产提效除掉“拦路虎”。“这些退役军人身上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赢得了大家的赞赏。”河口采油厂武装部工作人员魏星华说,他们成立退役军人协会的宗旨就是“围绕原油办协会,办好协会为原油”。
据悉,河口采油厂现有复退转军人700余人,遍布采油厂各个行业和岗位。退役军人协会的成立让广大复转军人有了新的建功平台。协会宗旨是为采油厂生产经营及社会服务。
这个厂注汽大队注汽二队副队长刘洪华是一名复员转业军人。去年8月,他奋不顾身跳入河中,独自救起一名被困在小轿车中的5岁落水儿童,并因此荣获“东营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殊荣。而在工作岗位上,身为局劳动模范的他同样是一把钻研业务的好手。如今,他已成为注汽大队生产一线的一面旗帜,越来越多的员工在他的带动下主动投入到施工抢险活动中,全力保障采油厂雨季稠油井注汽提质增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