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日,市民余先生的手机上收到了后缀为XXshenqi.apk的手机病毒。 本报记者 刘海滨 摄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往在电脑上传播的病毒链接,如今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智能手机身上。民警提醒,智能手机用户需提高谨慎,不随意点击不明链。
  本报8月3日讯(记者 王超 见习记者 王晓云) “XX,看这个:http://cdn……XXshenqi.apk”。2日开始,全国不少手机用户收到了这条病毒短信。日前,东营警方多渠道发布预警,提醒市民进行防范。
  2日中午,读者余先生的朋友给他发来一条奇怪的短信,内容为一个网址链接。读者余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收到的奇怪短信,短信内容为“XXX(机主姓名)看这个,ht://********XXshenqi.apk”。对此,东营警方通过微信等网络方式对该手机病毒进行了示警。据介绍,该病毒是伪装性极强的手机木马病毒。如果您的手机上出现后缀名为XXshenqi.apk的推送链接,千万别点它。一旦点击,该木马病毒程序会在后台自行完成下载和安装,并窃取手机通讯录信息,会以机主的名义向全体通讯人员发送垃圾短信。“短信的开头就是我的名字,所以我以为是朋友发来的视频链接。”余先生说,他在2日11点左右收到了该短信,“点击之后,提示需要下载软件,我觉得有些奇怪就取消了。”余先生告诉记者,2日下午他就看到微博微信圈里都开始转发防范该病毒的信息,庆幸自己没有中招,“按警方说,点了链接在后台就自行下载和安装。幸好我设置了流量限制软件,只要手机下载东西都必须进行强制确认。如果我没设这个限制,那我的手机也就会中招了。”
  据了解,8月2日凌晨1时,深圳网警陆续接到群众手机感染“XX神器”木马病毒的警情,便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后又接到山东潍坊、四川成都等地的网警部门通报,于8月2日18时抓获制作传播该病毒的犯罪嫌疑人李某。民警建议,使用智能手机的市民可在手机中安装合适的杀毒软件,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点击带有不确定因素的链接或网页,发现手机有感染病毒的迹象,可将手机关机或者卸下手机卡。智能手机用户需提高警惕,从有安全信誉的来源下载应用程序,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在收到不明链接或网上购物时,一定要注意发信人和账户验证信息。关闭WiFi或蓝牙,黑客经常在公共场所通过WiFi和蓝牙对手机进行攻击并窃取信息。同时,谨防二维码,二维码渐成恶意软件新的传播途径。此外,尽量将手机重要数据、资料进行备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