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户籍二元化不只是换个“本”
2014年08月04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国务院日前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
  长期以来,一纸户口的确决定着太多的命运。仅仅因为户口本上农业与非农业的差别,不仅人的际遇将完全不同,就算是比邻而居,也同样不得不接受截然不同的权益。现实中,因为户籍二元化所带来的隔离与权益分化,更是影响着人们对于公平的感受。
  不可否认,无论是超大城市所面临的人口压力,还是人口大范围流动对公共服务以及人口管理所带来的挑战,对于户口这一人口刚性制约规则的依赖,当然也不难理解。只不过,城乡户籍二元化所带来的城乡差距与分野,因为户籍差异所形成的权益壁垒,不仅阻碍了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农业人口城市生存的重重障碍,更是形成了极大的不公。
  一方面,人口的流动,其实并未因为户籍而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即便是到城里打工,却因为户籍原因而被很多行业和就业机会拒之门外。从这个意义上说,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区别,其对于城乡差距的弥合,实现公民权利均等化,更值得期待。
  不过,户籍毕竟只是个标签,真正使其对城乡居民的生活乃至城乡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其实并非因为一个叫法不同的标签,而是缘于标签背后的差异化权利。‘
  而按理来说,既然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区别,大家身上的标签都一样了,这样的差别应该也不复存在。然而,尽管人口管理改革的目标在于实现更均等的权利,但假如认为户口本一样了,便真的意味着从此再也分不出城里人和农村人,恐怕仍然是过于乐观了。
  既然被标注了“农业人口”,同户籍之下其实仍然可能对应着不同的身份,被特殊标注出的“农业人口”,继续履行过去的户籍差异化的使命,恐怕也是大概率事件。那么,牵涉诸多利益的同户籍改革,究竟是会彻底干脆,还是会拖泥带水,也就仍需拭目以待。
  此外,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要想真正落实为权利的均等化,也绝非换个户口本这样简单。除了赋予人们迁徙和流动的自由之外,对于城乡户籍人口不对等的公共投入与服务,同样应当实现均等化。言下之意,每个人的权益不再因为其户籍而又差异,而是享有同等的权利,包括教育、医疗、就业、公共交通,都应无差别的对待,公共投入的均等化,显然是必要的前提。
  一言以蔽之,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是否被真正被取消,其实不只是户口本看不出差别了,公共投入与权利是否实现了均等化,更应成为判断其成功与否的基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