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南采油厂通勤车按“公交式”统一管理
职工都能坐上车,司机还能轮休
本报记者顾松通讯员许庆勇黄显琴
2014年07月1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滨南采油厂把原属于各单位的通勤车统一划归管理。
今年以来,滨南采油厂把原属于各单位的通勤车统一划归采油厂车辆管理中心管理,在覆盖全员的情况下,按照“公交式”运行模式重新划分合理的车辆运行路线,大大提高了车辆利用率。
破除传统管理模式
提高通勤车覆盖率
“此前,滨南采油厂一直沿袭各单位车辆自行管理、独立运行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易于调度,但是矛盾日益突出。”滨南采油厂车辆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按照过去的管理模式,每个采油矿在各个小区同时发车,车辆的载客率不高。一辆30座的客车,拉10个人就走的现象时有发生。
车辆管理中心二中队队长刘志林说,有的单位送班车富余,而有的则不够用,出现部分路线重复和一些路线不能兼顾,使得资源得不到高效利用。
面对如今通勤车统一管理,虽然还是开车去滨南采油厂采油三矿,但是通勤车司机陈建国感觉轻松了不少。他说,过去由于车辆满负荷运转,基本没有休息日,现在可以轮流倒休了。在厂机关上班、家住碧林小区的刘玉忠说,以前去单位上班有10公里路程,却一直没有班车,现在能坐通勤车,上班方便多了。
这种变化,来源于滨南厂对各单位通勤车的改革。各单位的通勤车被统一划归厂车辆管理中心管理后,重新划分了合理的车辆运行路线,车辆载客率提高了,能坐通勤车的人多了,车辆使用数量却减少了。
据了解,滨南厂原来有通勤车62辆,分属采油矿、作业大队、集输大队等8家单位。在统一管理重新设定运行路线后,只用51台车就满足了各单位员工上班的需求,还增设了从碧林小区、华滨新村发往厂机关的通勤车。
建立车辆运行网络图
通勤车“公交”式管理
班车收归车辆管理中心后,工作人员实地调研,统计出各单位人员居住的分布情况,建立了车辆运行网络图,使车辆得到高效利用。
拿作业、水电、综合大队等6个单位来说,办公区域集中,原来各单位都有自己的通勤车,需发6辆客车。统一调度管理后,不再以单位划界,只需4辆班车就可以完成同等接送任务。
矿上送班车不再是每个小区都发车。根据对坐班车人员居住小区分布的情况,他们以三个小区为发车地点,规定好时间,像公交车一样到各小区站点载人发车。
通勤车把上班员工送到各矿后,还负责把下夜班的人员接回家。但实际情况是,下夜班的人员相对少,用不了那么多通勤车。根据这种情况,他们又设定了返回路线,把二矿、三矿、四矿划为一个大集体,当二矿送下夜班人员的车坐不满时,就可以到三矿把下夜班的人员一同接上,这样车辆得到更有效利用。剩余的车辆就地停放到各矿,司机也可以跟随班车返回,降低了驾驶员劳动强度。
据了解,自推行通勤车“公交式”管理后,该厂清退了3台外雇车辆,停驶内部车辆2台,拟报停内部车辆6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