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大名号”大学,不能仅限于提醒
2014年07月1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高考填报志愿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一些低分考生可能会无缘本科学校,而他们在想着报考哪所专科院校的同时,一些傍着“大名号”的虚假大学也开始出来忽悠,看似正规的网站、热门的专业却是编造出的校名、不对应的地址。(7月16日《黄三角早报》A09版)
  走不了本科,能够走个“高大上”的专科院校,便成为许多考生及其家长的选择,而许多“大名号”虚假大学,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来傍着“高大上”的校名忽悠考生及其家长。忽悠的目的,或者是从事伪造学历的勾当,或者采取诈骗手段将考生忽悠到没有资质、师资力量薄弱的眼看就要垮掉的学校,甚至将考生忽悠到一般的职业中专学校“深造”。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达标的低分考生也不会进入真正的名校,明白了这一点,听上去“高大上”的所谓“中国信息科技大学”、“北京财经管理大学”、“华北工业大学”、“上海同济医科大学”等等,实际上也就不会成为低分考生的“归宿”。
  因此,“高大上”的“名校”向低分考生伸出橄榄枝,本身就很不正常,就应该引起警惕。实际上,要想鉴别一下这样的“高大上”学校是否存在,是否像网站信息上公示的那样“高端大气上档次”并不难,只要甄别一下网站内容、实地考察一下甚至只需打个电话,狐狸尾巴就会露出来。所以有关部门提醒广大考生及其家长注意识别这样的学校,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是,抵制、打击虚假的“高大上”学校,只依靠考生以及家长自己识别还不行,关键是教育、公安等职能部门联合行动,深入调查这些虚假学校诈骗招生的潜规则,揪出幕后黑手以及利益链条,依法依规给予严厉打击,令其付出沉重的违规成本。相对而言,不论是甄别能力还是侦查资源,有关部门都比考生及其家长不知要高多少倍。有关部门如果仅仅将重点放在“提醒”考生上面,显然是没有尽到责任,最起码没有完全尽到责任。
  这些年,“野鸡大学”不断被曝光,仅去年一年,被曝光的“野鸡大学”就有60所,近日上大学网又曝出60所虚假大学的名单,遍布全国19个省市,北京、上海、南京、西安等地较多,山东也有6所学校上榜。这一方面说明,“高大上”的野鸡大学是何其泛滥,依靠虚假大学的名号诈骗,确实有利可图,而另一方面则说明:有关部门在抵制、打击这类虚假大学上,确实不够给力。不够给力的具体表现,便是相关部门年年在那里不断地“提醒”。但是,“提醒”再多,也不如一次严厉的具体行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