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录取通知书里的银行卡
走进大学前,先上堂理财课
2014年07月15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玉亮
  从上周开始,一些报考提前批次的考生陆续收到了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在接下来的几周里,还会有更多学生收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一同寄来的,大多还有一张银行卡,用来交学费,它将陪伴你度过大学四年。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上一堂理财课。
  第一步:巧设密码 开通网银
卡片不宜过多

  绝大多数的大学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一般会同时收到一张银行卡,用来交学费。大学期间发放的奖学金,有时也会打到这个卡里。因此,让我们来好好地认识一下它。小李这两天收到了北京一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他告诉记者:“说实话,在上中学时,我从来没有自己去过银行。一般需要钱时,也是向父母要现金。我身边的同学也大都是这样,现在要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了,想好好地补上理财这一课。”
  某股份制银行一位姓王的工作人员建议,随录取通知书寄来的卡由于是新卡,初始密码都是123456或者111111这样的简单密码,大学新生们首先需要去银行修改一下密码。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设置密码时,最好不要用自己的生日日期。否则,一旦和身份证同时丢失,很容易被人破译。在修改完密码后,还可以开通一下网银。因为大学生在网购时会经常需要网上付款,开通网银会很方便。”
  此外,很多业务人员会在开学时,到大学生的宿舍里推荐信用卡。“大学新生的金融意识普遍不强,容易办很多信用卡。其实信用卡如果用好了,是个非常不错的理财工具。但大学新生可能消费欲望比较强,一旦克制不住,经常刷卡,到时候还不上,容易产生罚息等不小的费用,而且还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所以信用卡在大学期间可办可不办,有一张也就差不多了。”专家特别提醒,大学生持有的银行卡不宜过多。
第二步:用生活费理财
消灭活期存款,闲钱可存“余额宝”

  小李告诉记者,他的学费为每年5000元。“我父母打算给我往卡上存10000,这样除了学费,我还有5000的生活费,足够用半年了。”除此之外,大学生往往会利用课余时间做一定的兼职,再加上偶尔领到手的奖学金及各种补助,每年差不多有两三千元的额外收入。
  对于这部分钱,大部分的大学生是将这部分钱放在银行卡里“睡觉”,但这样做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损失。市民刘先生今年大学刚毕业,是个“过来人”,他告诉记者:“我在学校的时候,一般卡上最少有个3000多元,多的时候能到8000多。”
  以卡上日均存款3000元为例,如果将这部分资金放在银行卡里“睡觉”,一年下来的收益是3000乘以0.35%(活期利息),也就是10.5元。但如果放到“余额宝”或者其他货币基金类的产品里,年化收益可以达4%以上,3000乘以4%为120元。两者相差110元,可以买个二手的自行车了。
  此外,货币基金类产品买进卖出非常方便,随时用钱随时赎回,不会在需要用钱的时候带来不便。
第三步:养成记账习惯
不可消费无度

  大学新生刚走出父母的保护伞,独立生活能力不强,一定要注意开源节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1、记账。记账是理财的根本,建议把每月的收支情况记录下来。还有必要区分必须性支出和非必须性支出,对于非必须性支出,可以选择替代性支出方案。如选择矿泉水或白开水等代替饮料,通过缓慢积累获得长远的财富增加。
  2、学会二手交易。别人用过的课本、TOEFL、GRE参考书等,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入,节约了资金,而知识并不会因此打折。可以利用校园网来发布交易信息,搞个“网络跳蚤市场”。也可以利用现有的C2C电子商务网站发布并获得信息。这种方式在大学生中已日益普及。
  3、最大限度地利用免费资源。学生身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享受到许多方面的优惠,同学们不妨一试:对不太常用的参考书,与其去书店买不如去学校图书馆借。学生身份在校外许多场所同样可以享受很多优惠:假期火车票的减价优待,去电影院、博物馆或科技馆等场所可以打折甚至免费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