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开房”网络复燃是冒险更是挑衅
2014年07月15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数月前引发舆论骚动的“2000万开房数据”事件,因为上期所高管开房事件再次引发关注,多个开房数据查询网站也开始死灰复燃。诚如专家所称,《侵权责任法》明确了个人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等,均受法律保护。泄露个人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或酒店入住信息的网站,已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查开房”网站泄露公民隐私,本是陈年往事。这一事件的“卖点”在于,为何时隔9个月左右,“查开房”网站能够死灰复燃?谁给它打开了笼头?如果不是这次高管开房事件,有多少人的信息被泄露而不为人知?
此前,媒体披露高达2000万开房信息被泄露,不可谓不惊人!之所以泄露出去,不外乎两种可能,一是因技术漏洞被黑客获取;二是酒店、网站等相关工作人员故意抛售。无论哪种情况都涉嫌违法。
众所周知,目前,我们正在遭遇被“脱光”的困境。刚买了车,保险公司的电话接踵而至;孩子出生没几天,推销奶粉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端坐家中,骗子电话不期而至,对你的信息了如指掌。调查显示,98.9%的被调查者遇到过被泄露信息,92%的人认为影响到了生活。在以往,一说到泄露信息的主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各大银行、民航、保险以及电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殊不知,现在的一些酒店、网站也成了泄露公民信息的“生力军”。
具体到“2000万开房信息被泄露”一事,不知道当时警方有无介入,或者介入之后有无依法处理相关责任人?无论真相如何,“查开房”网站死灰复燃都是极具示威性质的挑衅,挑战监管部门,也是挑战法律。有专家认为,对于达不到保密要求、存在技术漏洞的企业,应该出台相应的技术保密规范和惩罚机制。如果酒店被坐实泄密,应主要追究酒店本身和网络技术公司的责任,如可以降级或降低其资质。除此之外,还应该进行及时的补救措施。
当然,在这些制度性安排之外,必须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严打,打得彻底,比如对违法网站应该封死,不让它们有沉渣泛起的机会;严打,不能止于一时一地,而应该常态化。没有利益驱动,相关人员或网站未必泄密,当违法所得远远低于受到的惩处,他们还敢为所欲为吗?
如果个人信息得不到有效保护,我们就成了玻璃人,甚至不知不觉地处于裸奔的尴尬之中,甚至处于危险境地,有的人信息被泄露导致失去生命已非新闻;如果不惩处泄密的单位和人员,我们的信息安全就毫无保障。保护公民信息安全,请拿“查开房”网站祭旗,让公众吃下定心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