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兴党员服务社设立“爱心驿站”还义务接孩子
孩子放了假,照样往这儿跑
本报见习记者徐文君通讯员王秀芝
2014年07月0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科兴党员服务社的志愿者们为孩子指导写作业。
     7月6日下午4点半,葛海珍像往常一样准时向科技小学的方向出发。前脚刚踏出党员服务社的门,就看见广场上孩子们嬉闹的身影,她这才想起来,已经放暑假了。“每天都准时去接孩子,现在放假了,不用接倒不习惯了。”葛海珍是科兴党员服务社的一名志愿者,她所在的物华物业公司科兴党员服务社自2012年3月份就在邻里文化中心设立“爱心驿站”,帮助那些不能及时来接送孩子的油田职工。
孩子放学没人接 志愿者启动“义务接孩子”
  “现在小学放学比较早,一些家长没有时间来接,孩子们就只能等在校门口,要不就到各个角落里坐着,孩子们其实孤单。”葛海珍说:“我自己的孙子也是科技小学的学生,我能理解孩子们放学却见不到家长的心情。”葛海珍和老伴王庆东知道科兴党员服务社有义务接送孩子的“项目”后,便积极主动地要求参加。
  “我们单位就在小学附近,一到放学时间,没家长接送的孩子就在小区里乱转。”物华物业公司科兴物业站站长马先光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感到担心。“科技小学所在的科技一村周围都是公路,如果孩子没人看管,跑到公路边太危险。”此后,马先光便思考着如何能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有优势,离学校近,可以义务来接孩子。”马先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物业站的职工以及科兴党员服务社的志愿者们后,大家对于他的提议都表示赞成。“家长赶不过来接的孩子可以先到邻里文化中心,在那里孩子们可以写着作业等家长”。
  2012年3月份寒假后,“义务接孩子”的项目正式启动了。葛海珍及刘玥等志愿者们便开始去科技小学门口接孩子。刚开始看到在校门口有站着等待家长的孩子,志愿者及职工们便会去询问孩子是否在等待家长,如果家长们来得比较晚,他们就会领着孩子去邻里文化中心先写作业。在校门口留一个职工告知家长孩子的去向。
邻里文化中心成学习乐园 孩子们“恋恋不忘”
  到2014年7月份,义务接孩子的“项目”已经实行了两年多的时间。每天都有十几个孩子从科技小学整齐地排着队走进邻里文化中心,孩子们称呼邻里文化中心是他们的“学习乐园”。当小学生们把作业做完,值班“老师”还会拿出象棋、围棋等益智玩具让学生们在玩乐中等待家长们。
  每天下午的4点半左右,家长们陆续从邻里文化中心接回自家的孩子。“时间、学生姓名、家长姓名……”当家长填完《家长接领孩子记录表》后,值班“老师”仔细核对后才将孩子“放行”。
  目前,邻里文化中心更是孩子们的“游乐天地”。假期来临,孩子们会像往常一样约上好朋友继续来邻里文化中心,这里让很多孩子们“恋恋不忘”。已经上三年级的小邓说:“我很喜欢来这里,平时放了学也是在这里和同学们一起写作业。现在放假了,同学们还是聚在这里一块玩。这里既安全又有趣,我们很像一个大家庭。”
  科兴党员服务社的这一“项目”获得了家长们的赞许。“平时上班忙,等下了班再赶到学校已经过了放学的时间。”一位家长说:“我们也考察了党员服务社的邻里文化中心,觉得这里很安全,我们也很放心,也要特别感谢义务接孩子的志愿者及职工们。”在居民表彰大会上,科兴党员服务社也获得了居民们送出的题有“胜似家人”匾额。
  “居民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刘玥说:“能帮助那些在油田一线辛勤工作的家长,我们也很开心。他们在前线工作很辛苦,我们为他们分担很值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