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学打工并非“读书无用”结的果
2014年07月04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农村青少年辍学外出打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刘成斌根据最新的调查发现指出,“而且他们辍学打工并非经济压力,而是观念所致。”他叹息:辍学打工不应该被看作是农村青少年的个人选择问题,而应当看作社会原因,必须通过政策调节来改变。
过去学生辍学主要是家庭经济因素,没钱读书。随着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全面实施,学杂费等费用免除之后,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少。但是,农村青少年辍学现象并没有随之减少,相反农村青少年辍学现象依然很严重,农村地区正在形成一种辍学打工的社会氛围。据推算,农村辍学青少年的总规模大致在2000万~3000万人之间。
从表面上看,农村青少年辍学打工,是农村地区新兴起的“读书无用论”惹的祸,认为上大学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好,工资也不高,还不如初中没读完就出去打工。但是,深入到辍学打工的个体青少年之中,就很能发现,辍学打工未必是“读书无用论”的恶果,用“读书无用论”解读农村青少年辍学打工,其实是过度解读了。
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习成绩普遍不太好,只好选择辍学。即使不辍学,逃课也成为家常便饭。从这个角度说,与其在学校里痛苦地煎熬,辍学打工,学门手艺,未必不是一个好选择。
事实上不管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都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教育,绝大多数家长并不支持子女辍学打工,在很多农村人看来,读书上大学仍然是改变命运、实现向上流通的主要渠道。只要子女成绩还行,就愿意供子女读高中、上大学,只有子女成绩实在是太不理想,才不得不让孩子辍学打工。换言之,与其说是“读书无用论”导致了农村青少年辍学打工,不如更准确地说是农村青少年成绩不理想,不得不辍学打工。
要扭转农村青少年辍学打工现象和氛围,必须优化配置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农村孩子的学习成绩,减少农村孩子因成绩不理想产生的厌学情绪,让广大农村青少年有升学道路可走,有机会读高中、上大学,改变打工是唯一的出路。当然,也要让读书、上大学成为向上流通的重要渠道,增加读书的含金量,这样既可以消除“读书无用论”,又能增加孩子的读书期望值和兴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