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河路上送孩子上学的电动车队伍。(资料片)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控制起始年级“大班额” 建立区域内生源平衡配置机制

中小学招生即将开始,招生有哪些新政策?孩子报名入学需带哪些材料?不满年龄的孩子能入学吗?为了给家长们提供帮助,本报盘点了东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政策,期望能够提供一些参考。
今年东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最大的变化就是控制“大班额”,从2013年新学期开始,东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小学不得超过45人、初中不得超过50人,东营市教育局公布的15个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起始学校班额不能超过40人。
由于流动人口增加,适龄入学儿童激增,再加上学校布点不合理、办学主体多元、招生统筹的难度较大等原因造成了目前多数学校“大班额”的现状,这就加大了学校管理难度,增加了教师工作负担,也造成学生人均教育资源短缺,不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影响师生安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保证班额的小数额,东营市教育局还建立区域内生源平衡配置机制,如果报名人数超出招生计划数,超出部分的学生按照户口簿(或居住证和房租租赁证)标注的在学校招生服务区内实际居住时间的先后,由主管教育部门将居住时间短者统筹安置到未达到规定班额的相对就近的学校就读。
今年招生工作的另一变化是规范入学材料出具的种类。从今年新学期开始,原来要求出具的流动人口暂住证更改为流动人口3年期居住证。据了解,从2013年新学期开始,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时,不再和往年一样,提供原流动人口暂住证,而要提供流动人口3年期居住证。
入学材料办理的时限也有详细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前出具的户口本(或居住证)、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屋租赁许可证)办理时间仍要求在7月31日前。而从2014年开始,流动人口3年期居住证的办理时限不能晚于上一年度的8月31日(含8月31日),如果办理的证件晚于这一时间,则证件无效。
如果因为户口迁移或居住地变更需要入学或转学的,其户口迁移和居住地变更证明材料的办理时间须在7月31日前,与往年没有变化,同时今年拟改革的入学材料办理时间将会同其他拟改革的政策一起,在市县门户网站、各大媒体及《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为家长进行全面的解读,也能及时让明年即将入学的学生家长提前了解。 此外,入学材料审核更规范,今年东营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拟将规范入学材料审核原则,报名期间学校组织对学生入学材料审核的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还会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集中复核。
如果出具的居住证明(房屋所有权证、房屋租赁许可证等)与户口簿(或居住证)标注的住址不一致的,按照户口薄(或居住证)标注的地址入学,并且适龄儿童少年户籍的户主应该是其父母,如果户主不是父母,则需要提供抚养人或监护关系变更的证明(由公证部门出具)。
班主任抽取所带班级 学生分班情况要公示
自2013年东营市将全面实行均衡编班社会公示制度,东营市教育局鼓励各县区教育局也实行该制度。在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结束后,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学生家长代表参与,在主管教育部门监督下,采取电脑派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均衡编班,并当场公布班主任和教师配置情况,由班主任当场抽取所带班级,并在学校宣传栏公示学生分班情况,同时报主管教育部门审核备案。这就排除了人为因素对均衡编班的干扰,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以前有的家长为了选某个班主任,走后门“择班”的情况会避免。
此外,从去年起东营市教育局加大了招生政策的社会宣传,各学校的招生简章将在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为让广大适龄儿童家长更好地了解各学校招生范围、招生计划、报名办法及招生工作时间安排表,保证适龄儿童及时入学,东营市教育局在继续加大招生工作社会宣传的基础上,要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制定的招生简章,报主管教育部门审核后,在本校和主管教育部门门户网站向社会发布,东城各义务教育学校在东营市教育信息网上集中进行公布。届时,市民可依此查询。
不满六周岁入学没学籍 学生学籍电子注册
一些家长认为,越早上学越好,因此不到六周岁家长便把孩子送去上小学,这样不仅不利于控制班额,也扰乱了义务教育招生秩序,不利于学籍管理的规范工作。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试行)》规定,“学籍管理事项由省教育厅宏观管理下的分级负责制。义务教育段学籍由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山东省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赋予了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小学新生不足龄学生建籍冻结权限,即不足六周岁的孩子不能注册小学一年级学籍。据了解,2011年以来,胜利教育管理中心和东营区教育局先后使用了这一权限,起了较明显的作用。
2013年开始,东营市将统一启用小学新生不足龄学生建籍冻结权限。在招生工作结束后,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须在开学两周内将招生情况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并进行学生学籍电子注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