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一中历史老师为考生总结“答题模板”
历史考试答主观题有章可循
本报记者李沙娜
2014年05月2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高考临近,东营市一中历史老师总结历史答题技巧,还为考生总结了主观题的答题范式。
  高三组历史老师都认为历史客观题在答题时要仔细审题,审题有三部曲,分别为找出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审准题目要求;重点推敲题目要求中的求答项(问的什么)和限定语;纵观整个题目要求,正确把握题目要求回答什么方面什么范围的内容。
  在作答的时候,要按照一致原则、就题论题原则、选择题选择最佳选择项的原则。要“优中选优”,判断“最佳”与否的唯一标准是题目的要求,而不是所学知识和主观的判断。
  另外,主观题答题可根据“范式”作答。答题范式主要有五个: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