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唐守忠——
二十几年如一日钻研业务用毅力打磨成“金刚钻”
本报记者聂金刚通讯员徐震袁永丽
2014年05月1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8年时间,10项国家专利、2项国家优秀质量控制成果一等奖、3项省部级成果、8项局级成果、20余项厂级成果,年创经济效益500余万元,认识唐守忠的人都说,他是二十几年如一日,挤时间、钻业务,用毅力打磨出来的“金刚钻”。孤岛采油厂孤三管理区首席工人技师唐守忠先后被评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中石化技术能手、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等荣誉。
仅用4年的时间,他从学徒工晋升为技师
1989年,刚参加工作的唐守忠是同事们眼中的“吝啬鬼”,他吝啬的不是别的,而是时间。“不懂的东西太多,得逼着自己挤时间学。有时候值夜班出去巡井,就把书别在腰里,走累了就蹲在井场边打着手电看会儿书。”唐守忠说。工作仅4年,他就破格晋升工人技师。
随着知识的积累,唐守忠眼里的“问题”越来越多。他在工作中注意到,抽油机驴头销子难以拔出,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安全隐患。白天忙于生产,唐守忠只能利用工作间隙思考,晚上回家再查阅书籍、设计草图,第二天早起加工工具。时间和精力付出了很多,但连续几次现场试验效果都不好。有人劝他放弃,但唐守忠说,既然开了头,就得“钻”到底。
凌晨1点,仍在苦苦思索的唐守忠想泡杯浓茶提神,没想到接水时,饮水机的水嘴却让他突然产生了灵感。兴奋的唐守忠连夜画好设计图,第二天加工成型,现场应用后使作业开井平均耗时缩短10多个小时,不仅大大提高了采油时率,而且避免了高空作业,提高了操作安全系数。这一成果获得国家优秀质量控制成果一等奖,年创经济效益63.1万元。
甘当年轻员工“铺路石”,先后培训3000余人
2004年,唐守忠曾在采油厂担任队长,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孤岛厂首批兼职培训教师,承担着建立全厂采油工种第一培训基地的重任。“建这个培训基地,工作量太大,真不知道老唐从哪里挤出来这么多时间。”时任该队指导员杨玉水说。
整整两个月,唐守忠每天早上4点到队,为各种培训工具除锈、打磨、刷漆。白天除了组织生产,他还要见缝插针,边自学边编制培训课件。正式投产时,这个培训基地可完成118项培训项目,在当时培训场所比较匮乏的情况下,这里就是全厂的技能人才“生产线”。
此后,唐守忠又利用业余时间建立了采油工种网络培训室,并通过“导师带徒”、“传帮带”、“青工技能拉力赛”等方式,把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广大员工。“一个人全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当好年轻人的‘铺路石’,让更多的员工拿起‘金刚钻’,才是我们最大的责任。”唐守忠说。
2008年,唐守忠与油田首席技能大师代旭升结成了师徒,由他们共同研发的“玻璃钢保温罩”获得国家专利,共同参与编制的《油井井口标准化流程》和《采油工大全》成为全油田员工培训的教材。而唐守忠也把从代旭升那里学到的技能和经验带回了孤岛厂,近年来,他先后为3000余名员工进行了采油技能培训,其中50余人在中石化、油田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培养出30余名局级、厂级技术能手。
夫妻俩都爱钻研业务 研制创新成果获特别奖
在唐守忠家里挂着的一张特别的夫妻合影,这张照片记录下了2009年度油田优秀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唐守忠和妻子王莉携手领取“油田技能创新成果特别奖”的珍贵瞬间。
“当初就是喜欢他的好学上进才嫁给他。”王莉说。或许是受丈夫影响,王莉除了当好“贤内助”,也爱钻研业务、琢磨革新,不仅在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奖,还考上了采油技师,平时一有空就向唐守忠这个公认的“金刚钻”挑战。
有一次夫妻俩在家吃饭,王莉又准备了“考题”,她认为抽油机调冲程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着极大安全隐患,长时间停井很影响工作效率,问丈夫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唐守忠沉思片刻,提出了“缩短游梁式抽油机调整冲程耗时”的想法,与王莉不谋而合。
仅仅两个月时间,夫妻俩就合作研制出了“调冲程专用工具”,现场应用,使调参作业人数减半,而时间却从82分钟缩短为36分钟,推广后年创经济效益27万元。也正是这一革新在油田技能创新成果评比中获特别奖,促成了夫妻俩双双登台领奖的一幕。
近年来,夫妻俩共同研制的“抽油光杆盘根取出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缩短游梁式抽油机取出曲柄销子衬套耗时"获得管理局优秀质量控制成果一等奖,被油田评为“十佳文明家庭”。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