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政府靓学校,照出民生温度
2014年05月1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在河北灵寿县城古城西路51号,有一排排红瓦白墙的低矮平房,这里就是灵寿县委大院所在地。这些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一直被灵寿县委沿用至今。如今,县城里高大气派的教学楼、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宽敞的广场与朴实无华的县委大院形成了鲜明对照。
县委大院“寒酸”,建学校却“不差钱”。灵寿县委大院,让我们感受到浓厚的民生温度。在最牛政府大楼、“山寨”克里姆林宫“争奇斗艳”的当下,显得愈发美丽。
对民生工程“慷慨”,对自己“抠门”,灵寿县委大院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让路中”,失去了旧貌换新颜的机会。然而,在县城高大气派的教学楼、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宽敞的广场的映衬下,朴实无华的县委大院,更让人觉得敞亮、看着舒服。老百姓把“最美”一词毫不吝啬地送给灵寿县委大院,也正体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期待。
“旧政府靓学校”照出的是厚重的民生温度。“灵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还有7.6万贫困人口。面对那些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群众,谁也不可能忍心去花钱盖办公楼!”县委书记宋存汉的一席话,道出了60年县委大院的“美”之所在!近五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0%以上,正是民生优先的施政导向,县委大院一排排红瓦白墙的低矮平房,让老百姓看着格外亲切、美观、有分量。
“目前,灵寿的教育水平已经超过了灵寿的经济水平”;“说句实在话,在灵寿最美的院落是校园。”群众的话是对灵寿政府最好的褒奖。“寒酸”政府用自己的“憋屈”,换来各项民生事业的青春焕发,干群关系的鱼水情深,正是对群众路线和以民为本的最美诠释。灵寿县委理应成为各地学习的一面镜子、一个标尺。
(薛家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