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接孩子”有些过犹不及
2014年05月1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私家车也越来越多,有了小孩就会开车送孩子上下学,好保证孩子的安全。然而近日,网友maguey发帖称,长沙县贺龙体校路每次一到上下学高峰期就会拥堵不堪,且上下学的学生又多,车子多了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送孩子堵,接孩子堵,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更是堵上加堵,这样的现象,并不仅仅在长沙县一些学校门口存在,而在全国都存在。因为交通拥堵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居住在附近的市民,路过的车辆行人,还有这些接送孩子的家长,毕竟车多了人多了,交通状况混乱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就高了。当“中国式接孩子”在很多公众和网友的眼里成了“中国式公害”,说明这个问题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并且要想办法予以解决了。
  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之所以要开车接孩子,主要就是为了便利和安全,但是现在事实已经证明,当大家都开车接孩子而造成了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上升,那么这种行为就变得既不便利,也不安全。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开车接送孩子对孩子心理上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当多数人都把“中国式接孩子”所产生的弊端集中在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方面时,我倒更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这种现象。
  前几天,一则发生在陕西西安的事情,经媒体报道以后引起了公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说的是一个6岁的小学生,某天不愿意去上学了,原因是爸爸外出办事开走了家里的丰田霸道车,而他只能坐舅舅的普通小汽车上学。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孩子眼里,家长开车接送可能成了同学之间互相炫耀攀比的机会。
  孩子之间的这种炫富攀比,不但会对那些家庭条件一般、父母没有车接送的学生带来某种伤害,而且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养成阶段的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说,也是有害无益的,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同时,父母这样的车接车送,也不利于孩子独立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毕竟人生的路,终究还要靠他们自己走,那么上学的路,也应该早点让他们自己走才是。
  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式接孩子”,都应该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为人父母者的关注与反思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