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夜市”背后的城市管理洁癖
2014年05月0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有着30多年历史、“夜逛族”口中津津乐道的福州安泰夜市日前被关闭。而根据最新消息,福州全市经批准成立的24个夜市将陆续被撤销。
  官方口中“取消夜市”的理由似乎无可置疑: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各种超市、农贸市场都已经成熟,夜市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城市发展需要,既影响交通环境,有时候还影响居民的正常休息。撤销夜市是创建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的一部分。
  毋庸讳言,以贩夫走卒为经营主体的夜市存在“脏乱差”、假冒伪劣泛滥等诸多不足,但“一刀切”、“一关了之”的做法却难以获得广泛民意认同。从历史经验看,夜市并非简单的“低端商贸业态”,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夜市仍然广泛存在,有的甚至成为当地独特的城市风景,以城市“进化论”为基础为夜市判死刑很难站得住脚。
  作为城市环境和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夜市当然需要管理整顿,根据相关法规和程序关停一部分问题夜市的做法也无可厚非。我们更需要反思的乃是当前失之偏颇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思维:在追求“高大上”的同时也为升斗小民留下一份生计和自由,不可替代的城市个性记忆。
  夜市背后有民生、有情怀、有文化,对于夜市的态度考验的是城市管理水平和智慧。
  夜市的商贸功能或许可以被超市、农贸市场所取代,但夜市的阑珊灯火和叫卖之声却是城市个性所在,甚至在一定层面寄托着人们对汤水生活和烟火人间的热情。从这个角度看,夜市的存在与“文明、宜居”的城市环境并不相悖,在全面取消夜市之前,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告别一味追求光鲜面子、过分强调整齐划一的管理“洁癖”?
      (新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