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织大活动为抓手,东营市全民健身如火如荼
一项马拉松,带动5万多人 来运动
本报记者聂金刚
2014年04月30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东营长跑协会举行的马拉松热身赛。(资料片) 本报记者 聂金刚 摄
     东营市以贯彻落实《东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为主线,坚持活动与建设并举的工作方针,实施大活动带动战略,倡导“人人热爱体育,全民健身强体”的主题,广泛开展有规模、有影响、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体活动,扎实推进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范管理体育类社会组织,掀起了全市全民健身活动的热潮。
  “大活动带动”成效显著
东营群众体育活动异彩纷呈

  东营市举办的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及配套活动丰富多样,2013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于5月13日举行。为营造喜迎马拉松的社会氛围,引导广大市民投身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了解马拉松、参与马拉松、服务马拉松、奉献马拉松的意识,2013年4月至5月,先后组织了“魅力黄河口,友谊马拉松”倒计时30天启动仪式暨健步行活动、马拉松热身赛、七人制足球赛等配套活动。25000余人参加迷你马拉松,志愿者、啦啦队、医疗、公安等服务人员5千多人,截止到5月14日活动结束,直接参与各项活动的人数达3万多人,间接带动了5万多人参与到健身中来。
  东营市于2013年5月至9月举办东营市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共设置轮滑、台球、拔河、足球16个比赛项目。同时,东营市积极选拔优秀队伍参加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共参加18项比赛项目,取得优异成绩,获得25个一等奖,31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
  2013年8月19日,东营市体育局成功承办山东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国际跳棋比赛,本次比赛共有来自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等10市的14支代表队150余名运动员参加。
  东营市的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群体活动也此起彼伏,高潮迭起,东营市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重大节庆日聚集效应,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地组织开展各类业余、自愿、多样、科学、文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东营市先后组织举办了全市12公里长跑比赛、全市棋友联盟赛、“泰山杯”东营市男子篮球业余联赛、8月8日全民健身日庆祝仪式,第十届体育舞蹈锦标赛、全市社区全民健身项目展示等活动,掀起了全市广大群众的健身热潮。

  全民体育健身工程进展顺利
健身环境改善、设施网络完善

  为进一步加快全市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改善全民健身活动的环境和条件,2013年东营市加快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健身设施网络,共投资492万元,为10个乡镇(街道)、83个社区、97个行政村按照《山东省体育彩票公益金资助管理暂行办法》相关标准配备了健身器材。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是省体育局重点打造的信息交流、政务公开平台,2013年全面启用。2013年7月至12月,东营市组建了15只调查录入队伍,采取拉网式工作方式,对全市群众体育工作基础数据进行摸底调查,特别是乡镇、街道,社区体育场所数量、投入、标准、覆盖率等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录入信息平台,建立档案,动态管理。
  群众体育组织建设是群众体育工作的基础,东营市逐步确立群众体育组织的主体地位,发挥社团组织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初步形成。现在全市市级体育类社会团体已发展到3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1个。县(区)级体育类社会团体6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58个。全市乡镇、社区健身活动站点758个。基本上形成了市、县(区)、乡镇(社区)三级群众体育组织网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对群众体育社团组织,东营市严格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加强管理,4月份召开了社团年审工作会议,布置年审工作,5月份收集了全市80家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年审资料,经审核后,报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
  “发挥了社会团体组织优势,群体活动蓬勃开展。”东营市体育局群体科工作人员介绍,2013年指导和监督东营市体育类社会组织,有计划开展了一些公益性的群众体育活动,主办、承办了一些影响大、规模大的全省性、全市性比赛,“社会团体组织为宣传东营、提高东营的知名度、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突破3800名
健身科技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东营市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去年11月份组织举办2期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重点对健身活动站点负责人和城乡社区文体干部培训。去年共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50名,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突破3800名,占人口比例的千分之一点八。
  东营市还组建了东营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支队,自在校大学生、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中招募志愿者120余人,组织开展了大型赛事志愿服务、全民健身站点志愿服务、国民体质监测志愿服务等活动。同时东营市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知识宣讲活动,2013年市县两级共组织健身知识讲座20余次。
   东营市依托市全民健身中心、各县区国民体质监测站,加大国民体质监测力度,参照体育锻炼标准,结合三八节、儿童节、重阳节等节庆日,主动联系,上门服务,重点加强对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等人群的监测,提供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运动处方,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各种健身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今年积极“打造10分钟健身圈”
实现健身设施全覆盖

  东营市全民健身群体工作取得了成绩,但仍有一些因素制约着群众体育工作的快速发展,其中之一是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不强。东营市群众体育组织特别是社会组织和健身站点相对较少,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而且东营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特别是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缺乏大型的门类齐全的全民健身场所。
  今年,东营市以构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以“建格局、抓规范、树典型、创精品”为重点,努力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发展。目前,东营市已制定出台东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市直单位职责分工,积极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工作新格局。而且目前正积极争取,努力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考核,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打造10分钟健身圈”已列入东营市2014年度民生实事,力争到2014年底,1646个行政村全部配有室外篮球架、室外乒乓球台或5件以上健身路径器材,191处农村社区本部或中心村全部配有室内乒乓球室,232个城市住宅小区全部配有6件以上健身路径器材或室外篮球架、室外乒乓球台,85处城市社区本部全部配有室内乒乓球室、棋牌室、台球室,实现健身设施全覆盖。

  做好全民健身设施维护管理
利用好全民健身运动会平台

  东营市抓好全民健身活动站点建设管理,制定下发了《东营市健身站(点)考核评估办法》,将全市范围内各健身站点的地理位置、站点负责人、开展的健身活动项目和开展健身活动的时间等信息进行汇总整理。
  除此之外,东营市体育局对全市健身站(点)统一编号、授牌,完善站点的等级管理运作模式,按照不同等级进行资助。通过奖励扶持,提高体育骨干组建健身站点的积极性,推动健身站点向新建居住区、农村社区倾斜,不断扩大健身站点的数量。
  全民健身设施维护管理是推进全民健身的重要环节,今年东营市结合推进“打造10分钟健身圈”工作,雇用专人,构建以村委会或居委会为基本网点,以社区行政区域为基本巡查范围的巡查网络。对区域内的健身设施登记造册,注明安装时间、生产企业、免费维护期限、安全使用期限;实施月巡查记录,并进行维护保养。同时出台《室外公共健身器材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各级体育部门、受捐赠单位、巡查人员权利和义务,分级负责,各司其职,确保全民健身设施正常使用,真正发挥便民利民的功效。
  下一步,东营市将根据群众健身需求,进一步调整完善项目设置,将群众喜闻乐见、举办届次多、已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纳入全民健身运动会。制定项目准入和退出管理办法,推行竞赛活动申办制,鼓励各县区文体广新局、单项体育协会和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承办有关赛事,加快推进社会化进程,努力将全民健身运动会打造成技艺交流、学习提高、示范推广的大平台。
  表彰奖励先进典型
鼓励扶持打造精品

  下一步,东营市将打造全民健身精品活动,一是以组织东营市乒乓球俱乐部联赛为依托,积极打造市级精品健身活动。二是制定《东营市特色健身项目命名资助办法》,积极鼓励支持各县区和单项运动协会、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创建一批特色健身项目、品牌健身活动。
  东营市将制定出台《东营市特色示范健身工程评选资助办法》,推动全民健身特色示范工程建设。资助办法将明确建设标准和资助金额,积极鼓励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示范镇健身工程、社区多功能公共运动场及户外公共体育设施等健身工程建设。
  特色健身队伍的建立也需要扶持,东营市将制定《东营市示范性全民健身站点管理扶持办法》,实施“双三十工程”,即在全市建设30个示范性全民健身站点,依托站点成立30支示范性健身队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