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的东营印象——
风驰电掣般崛起的年轻城市
2014年04月30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齐绍安
    作为一座随油田崛起的新兴城市,东营的土著居民主要是农民。五十年代济南军区在这里建成了军马场,六十年代石油会战,开来了浩浩荡荡的石油大军。可以说山东人的直率豪爽和朴实构成了今天东营人的性格。随着经济的发展,吸引了约20万外来人口长居。在他们眼中,对东营又有着怎样的印象呢?
美丽东营: 最美湿地,300余种鸟类的“国际机场”
   在外地人眼中,平静宽广的街道,五彩缤纷的绿化,以及环湖而居的雅致,是东营独具魅力的城市性格。
  身居东营21年的李良,以一名外来人的目光,亲身感受着东营的蜕变,在2013年6月份的一篇个人博文中,他形容东营最多的二字便是“美丽”。从浑厚的历史、富饶的资源、别致的景观中,阐述着东营之美。
  正如李良在博文中所述,美丽的东营,五月的你是最美的,是一年当中天气最好的时候。你虽是一块盐碱地,但没有人能不说你美丽,因为你是“中国六大最美湿地”之一,在这里能看到近300种鸟类,这里简直就是鸟类的“国际机场”。
  美丽的东营,你拥有胜利油田发现的第一口井---华八井,它是胜利油田的母亲井,是胜利人梦想开始的地方。
  红色文化旅游地刘集支部旧址是山东省最早的四个党支部之一,这里保存有中国最早版本的《共产党宣言》,这里的风景保持旧貌,民风纯朴。
  美丽的东营,你拥有的历史博物馆,规模雄伟、气势壮观,保存完好的关帝庙,始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又称南宋大殿。
  美丽的东营,你拥有的胜利科技展览中心是一个具有鲜明石油科技文化特色、集石油地质科普、石油地质勘探开发历程、石油科技成就及胜利油田发展史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AA级景点。
  美丽的东营,你拥有历史最悠久的古迹---柏寝台,建于春秋时期,现在他虽然没有往日雄风,但气势依然震撼人心。
  东营还一个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天鹅湖。湖面的景色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像一面平静的大镜子。那里还有大型的游乐场和动物园,动物园里有精彩的动物表演。湖上的小岛上还有小”南海”,它是天鹅湖的一部分,黄昏夕阳照在南海的水面上景色特别优美。
  这就是东营,一个美丽而富饶的海滨城市,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将会发展得越来越美好。在东营你就不用担心,问谁都会热情地告诉你。
希望东营: 奔腾奋进,北方城市中的“壮小伙”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他的《读城记》一书中写到,“北方的城市是男性化的城市,但是都太老了,希望有一座年轻的城市。我想,这座城市应该就是——东营。” 
  易中天这位外乡人之所以对东营寄语厚望,以至于在作品中如此评价,正式看好一座以石油起家的城市,大有建成以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石油设备仪器制造为主体的城市的趋势。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中国还缺少这样一座像美国休斯顿一样的石油城。
  孙伟是来自青岛的一家房地产参观团成员,在东营逗留一周左右,写下了一篇游记。其中一节便起名为“希望的东营”。文中写到,“由于土地和劳动力便宜,大批国内外的客商到这里来淘金,为这个年轻的城市注入了血液和生气。
  东营北接天津、北京,西连济南的地理优势又使她的经济活力大增。东营的工业开发区,大批的中外企业如春笋般破土而出,昔日的油城已经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兴工业城市。”
  此外,东营地处油田密布的渤海湾,胜利油田作为全国第二大油田有两万多口油水井,年产三千万吨的油气产量,给石油科研和设备制造既就近提供了方便的试验场所,也提供了足够的市场空间。
  短短的行程、简洁的文字,便以一位地产投资分析师的眼光,看中了东营的这块肥肉,并且对东营的发展提出了如下建议,“东营应该有选择地吸收石油专业人才、专业机构来东营。招商引资也不要有奶便是娘,要为对方着想,一个产业没有相关的人才,没有就近的市场,是很难发展起来的。因为市场需要扎堆效应、聚集效应、马太效应,放着金字招牌不用,舍近求远,好比守着金山要饭吃。从长远地说,可以规避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风险,这样即使东营地下石油枯竭以后,只要有先进的石油专业人才和设备基础,东营依然能够保持可持续发展。”
奋斗东营: 年轻人来这座城,都怀揣一份梦想
  每一个年轻人来到这座城市,都怀揣一份梦想,能够为自己心向往之的事业而奋斗,能够拥有一个温暖的房子,里面住着钟情的爱人和可爱的孩子。每一个平凡的他们,都在为这份平凡的梦想不懈奋斗…… 
  是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闯荡”,还是到二线城市工作,还是留在东营发展?
  眼见着一座城市蹭蹭地崛起,眼明心亮的年轻人们自然也看在眼中。城市的的开创者们可能会在这个地方享比一线城市多更多的资源。再加上政策和扶持力度的倾斜,使得在类似东营的三线城市创业环境颇为宽松。东营职业学院创业孵化基地中,便不乏在校期间便独立创业的典型。老家烟台的90后小伙赵磊便加盟申通快递,成为同学口中的“赵经理”。虽然已经毕业一年多时间,但两人依然留在校园,继续经营自己的生意,“学校对学生创业很扶持,毕业后还可以继续留校创业,”目前一个月5000多块的收入,让赵磊尝到了创业的甜头,“我打算继续在东营发展,瞅准机会再做大一些。”赵磊告诉记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