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拉动酒店、餐饮“加速跑”
大酒店爆满,小宾馆赚五六千
2014年04月30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张婧婧 见习记者 李立红
    马拉松带给城市的不仅是一场全民体育盛会,更是一场经济的“盛宴”。对于这场参与人数众多又接地气儿的比赛,东营的住宿、餐饮行业更是卯足了劲全力以赴做好赛前的准备工作。记者走访发现,包括酒店、餐饮在内的“马拉松经济”也掀起小热潮。
大酒店已被抢定一空
  29日中午,记者致电东营喜文化酒店,得到“30号晚上客房已定满”的答复。据了解,早在四五天以前,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和“亲友团”在喜文化酒店预定了房间,到29日所有的房间都被抢定一空。
  而“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东营宾馆作为特邀嘉宾、运动员的“专属宾馆”,除部分被预留出来的房间,其他房间可以预定,但截止29号中午,宾馆的房间也紧张起来,只剩下单人间没有预定完。“现在单人间的价格是436元,团体订房的话可以打八折,”宾馆大堂一位工作人员建议,即便价格较高,也要早点预定,“这两天预定房间的人很多,30号再找房间估计就很难了。”
小宾馆两晚可“吸金”五六千
  “刚开始装修的时候,我就打算一定要在马拉松比赛前装修完,来个开门红。”29日上午,记者在运河路上见到了正在宾馆里打扫卫生的姜女士,再简单收拾一下她的宾馆就可以开门迎客了。据姜女士介绍,早在去年年底她就计划着在运河路上开一家宾馆,“去年马拉松比赛的时候,整条街上的宾馆全部爆满,有些条件很差的宾馆里也住满了人,”正是瞅准了马拉松比赛这个商机,姜女士忙前忙后“折腾”了好几个月,总算在比赛前完成装修。
  “比赛期间,房间爆满,营业额能达到平时的三倍左右,”在沂州路一家小宾馆里,老板杨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宾馆可以住30人,平日房间价格为60元至80元,入住率在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间,比赛期间价格涨到80到100元,“如果4月30号和5月1号两晚全部住满,至少能赚五六千块钱。”在沂州路和运河路上,像杨先生这样经营的宾馆比比皆是,每年马拉松期间,几乎全场爆满,价格也普遍有所上涨。“马拉松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很大,”杨先生笑着说,“如果东营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活动,我们的生意就再也不用愁了。”
  饭馆备好本地特色菜
黄花鱼、花蛤、梭鱼等唱主角

  在东城南一路与胜利大街交叉路口以东,记者在李记百味坊见到孙经理时,他正忙着联系五一期间的货源。“平时如果晚上吃饭,也就是提前一两个小时订。提前几天预订的话肯定是奔着马拉松赛事而来。”孙经理告诉记者,现在距离马拉松比赛还有两天时间,五一当天就已经接到了三桌预订了。
  孙经理说,店里目前已经将五一期间海鲜、青菜、猪肉三类食品准备齐全。在运动员用餐方面以清淡菜品为主,另外,还专门为外地参赛及观赛人员准备黄花鱼、梭鱼、毛蛤和花蛤等东营特色土特产,“让外地的运动员在比赛的同时也可以充分感受到东营的饮食文化。”孙经理说。
  而在辽河路上的喜文化会馆,一张姓副总经理表示,为了做好马拉松比赛期间的餐饮接待,店里特地准备了平民价格的家常菜,30元以内的家常菜能占到全部菜品的70%。另外,店里为运动员、老人以及孩子准备了不同的菜谱,“考虑到运动员的肠胃,给他们准备的菜品主要以热菜为主”。
  运河路上一家饭店老板称,根据往年经验,每到下午一点多道路解封的时候总会迎来一拨就餐小高潮,为此,在马拉松比赛期间加派工作人员,保证供餐不间断。
  在记者的采访中,多家餐饮店表示,马拉松赛期间,成千上万的外来参加比赛和观看比赛的人员,加上比赛当天数十万市民热情外出观看比赛实况,大量人员在外用餐,亦使全市餐饮业受益匪浅。

  东营某酒店为备赛将客房收拾一新。 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