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担当精神堪当健康卫士重任
做好疾病防控 构建人民健康安全网
2014年04月30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省级群众最满意预防接种门诊揭牌。

东营市疾控中心检验中心拥有5个国家网络实验室,省级理化实验室和细菌实验室。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 吕增霞 通讯员 杨振东 孙向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诸如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严重影响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发病率日益增加。健康教育是预防控制这些疾病最好的“疫苗”,以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疾病已成为人们防病的共识。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近几年,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东营市卫生局、疾控中心更是不断更新健康教育形式、丰富健康教育内容,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开好人民健康的“处方”,为全市居民的健康构建一道坚实的安全网。
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覆盖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东营市传染病防控以免疫规划为基础,以霍乱、结核病、艾滋病及新发传染病防控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取得显著成效。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点传染病暴发流行。手足口病、甲流、人禽流感等近年来引起群众密切关注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布鲁氏菌病、猩红热、狂犬病、疟疾等常见传染病的防控,以及消毒与感染控制的工作也都取得很好成绩。而这一可喜的成绩也得益于覆盖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
近年来,市疾控中心面对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科学防控,全市手足口病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未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根据传染病疫情形势,及时制订下发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控技术指导性文件,指导全市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同时开展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对霍乱、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布病、流行性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开展监测工作,实现了对全市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的全覆盖,各类传染病监测规范有序,充分发挥各监测点的预警作用。
建立覆盖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置专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制定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程序和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全面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置传染病疫情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由于东营市近几年疫情管理工作进步较大,2013年上级业务部门对东营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进行了经验介绍推广。
目前,又到了手足口病、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东营市卫生局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召开防控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防控工作,并召开全市手足口病、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基层专业人员防控工作水平各县区均成立了霍乱、手足口病防控领导组织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队伍,一旦发生疫情,使疫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东营发现肺结核病人563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17个
3月24日是全国第十九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东营有6个定点结核病的医疗机构,还提供免费治疗的政策。
近年来,东营市卫生局坚持“政府组织、部门负责、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总基调,自2011年起连续三年圆满完成了年度结核病人发现任务,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到了98%,大大超出国家85%的目标要求。2013年东营共发现、治疗和管理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63例,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的102.36%。筛查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253例,筛查率100%。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总体到位率为100%。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达94.19%。以上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要求。
目前采用新型抗结核药品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是东营防治结核病的新突破。广饶县实施了山东省肺结核患者手机信息系统管理项目(二期),通过现代互联网传播技术,利用手机信息系统加强病人治疗管理。从2013年开始,东营市各县区已全面推广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制剂。同时积极探索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推动全市结防事业大发展。
目前东营市垦利县、广饶县和东营区已实行了“三位一体”新型服务模式,工作进展顺利。按照计划,年内将完成河口区、利津县定点医院的设置并开展工作,实现全覆盖。为做好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的防治工作,市卫生局明确了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为耐多药结核病市级定点医院。胜利医院投资30余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P2结核病实验室,为确诊病人奠定了基础。
东营目前虽然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数量相对不多,但近几年随着检测力度的加大,疫情增速明显,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早在2004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由卫生、财政、发改委、公安、文化等24个成员单位组成的东营市人民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领导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
市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王华丽介绍,几年来,按照省政府确定的艾滋病宣传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重点场所的“五进”目标,我市在农村、社区、学校和建筑工地等开展了规模宏大,形式多样的艾滋病宣传活动,使广大市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在公共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在人群密集地安装安全套自动售货机,提高了安全套可及性,对高危人群开展宣传干预,促使其转变危险的行为方式,提高安全套使用率,降低感染艾滋病及其他性病的风险。
同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艾滋病感染重点人群开展艾滋病抗体筛查工作。开展针对性病门诊就诊者、孕产妇、流动人群等的艾滋病哨点监测工作,以了解特定人群感染状况,为制定和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对监管场所羁押人员进行艾滋病毒抗体检测,并开展免费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全市在各级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设立自愿咨询检测门诊17个,保证了咨询检测的可及性,促进有危险行为人群主动进行咨询和检测,及早了解感染状况,及时得到支持帮助和必要的治疗。
“我们对每一例能随访到的感染者和病人定期随访和进行免疫功能检测,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范围,按时申请药物并及时发放,延长感染者和病人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王华丽说。
东营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
4月25日是全国第2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近日,东营市文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成为全市首家唯一获得省级群众最满意预防接种门诊揭牌,记者从东营市卫生局了解到,2013年,东营市区域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7.46%,位列全省17地市第5位,实现了连续3年递增态势。
在传染病防控措施中,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市卫生局认真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了对生物制品的管理,实行疫苗“六统一”管理,着力推进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建成示范化门诊32处、规范化门诊35处、合格门诊7处,有效提高了疫苗接种率,降低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乙肝、脊灰、麻疹、百白破等基础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疫苗针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由原来7种疫苗预防9种疾病扩大到15种疫苗预防16种疾病。目前全市现有预防接种门诊80处,其中建成数字化接种门诊19处,防接种门诊资质认证率、接种人员预防接种资质证和考核合格证持有率均达到100%,东营已建立起覆盖城乡的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城区全覆盖。河口区、利津县被评为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示范县区,东营区辛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东营区文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等20家预防接种门诊被评为全市群众满意预防接种门诊,东营区文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被省卫生厅评为全省群众满意预防接种门诊。
为促进儿童家长对疫苗的认识,扩大宣传,东营市疾控中心以“东疾控(2014)4号”文件的形式,要求在全市部分预防接种门诊先开展免疫预防“家长课堂”试点,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文件要求把“家长课堂”搭建成与社区居民沟通的平台;打造成疾病控制的特色品牌;通过“家长课堂”推动预防接种门诊成为卫生工作的文明窗口。
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深入每一个人心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有数据显示我国医疗费用的70%都花在了慢性病上,尤其是这几年东营的死因监测报告显示恶性肿瘤成为东营市居民的第一大死因。但是如果做到预防和及时的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悲剧就不会发生。而阻断慢性病的发展的落脚点就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倡导人们养成健康生活的理念。
近几年,全市慢病防制工作以《东营市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为指导,以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为工作重点,积极推动以“健康山东”为主题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深入开展;以居民死因监测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死因和慢病监测系统,提高监测质量;认真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和山东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的技术指导;加强多部门协作,落实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各项干预措施,开展项目中期评估工作,以项目促水平,推动全市慢病防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展“减盐,让生活更有滋味”家庭减盐竞赛活动动。全市50个家庭参与竞赛活动。开展“盐与健康”中小学校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还组织餐饮单位参加山东省首届健康餐饮暨低盐美食厨艺大赛活动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将健康生活的理念渗透到每个家庭当中。今年,继续推进“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知识一条街”和“健康加油站”等支持性环境建设。
慢病监测工作的开展不仅为东营市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数字依据,更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一份健康指导,通过分析得出我市居民死亡顺位、人均期望寿命,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我市总人群的前五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人均期望寿命为79.41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也同步开展,在广饶县开展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工作。目前全市共建立健康档案1454926份,建档率为77.73%。管理高血压病人112384人,糖尿病病人26370人,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9.13%、79.94%。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分别为64.15%、59.58%。
启动产品伤害监测工作。按照全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要求,2014年开展产品质量伤害监测工作。为了做好产品质量伤害监测工作,11月到宁波疾控中心学习产品质量伤害监测工作。12月开展试点医院培训并启动我市产品伤害监测工作,这是继我市开展居民死因监测、肿瘤监测、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以来又一项重大公共卫生监测工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