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萤火虫说声再见前还有人在路上
2014年04月2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就像法布尔热爱昆虫般,付新华研究萤火虫十余载,堪称中国萤火虫研究第一人。和单纯的科普作品不同,本书除了专业的科学知识外,还详细记录了作者在天台山、西双版纳、海南等地寻访萤火虫的过程。大自然、童年、故乡、历史、诗作,汇聚成了这本美轮美奂的图书。
  和现在的年轻人说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本身就是个错误,或许还会换来几声哂笑。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意象和表征,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缔造了如梦似幻的虚拟世界,凡尘中的微光或不足恤。
  但向旧世代挥手作别的时候,抱持同情之理解,也是基本的尊重。何况,许多东西,失去才会懂得珍惜。
萤火虫大抵是古早的记忆,梦中的物事,阔别童年之后逐渐消退的乡土隐喻。听闻如今不少原生态尚存的旅游景点,以萤火虫招揽熙攘的客流,说到底,不外借文艺的幻梦,还虚妄的孤魂。看一部《再见萤火虫》,生出几许对自然的幻想,循迹而往,纵然惊艳万分,说悲观点,都是片刻浪漫。悸动过后,终要回归,到雷同的城市里继续生活。
  基于此,付新华是真正的坚守者。作为中国第一个萤火虫学科博士,他用双脚丈量乡土,用双手留存希望。寻萤之路,常有毒虫盘踞、蛇蝎出没,峻拔山路也隐伏着未知的风险,但为了陡然望见的漫天萤河,他还在路上。
  《故乡的微光》,是付新华足迹的见证。书中没有泼墨似的煽情,一事一物几近白描,背后却氤氲着深挚的情感。其中有一段写到培养多日的数百枚萤火虫霉变致死,痛切可感。
  相较中国的清冷,日本对萤火虫的保护可供镜鉴。在日本,萤火虫被视作人的灵魂。因此,无论孩提或成人,都珍视有加。付新华写道,日本萤火虫保护专家大场信义退休后,政府为表彰他在萤火虫保护上的贡献,特意在横须贺公园的灯塔中分给他两间房屋,以便继续研究萤火虫,并向公众普及萤火虫知识。每年5月,面对如织的观萤人流,大场信义便是最好的导游。
  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夜凉如水,早被灯火通明所替代。但和所有宏大的生命体一样,每只萤火虫寄寓的乡愁和予人的感动,都是同等的。惟愿谪仙李白的词句能成为萤火虫美妙的归宿: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
 (傅踢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