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余名居民有健康“管家”
胜南社区为5000多户家庭建档案将居民健康管起来
2014年04月1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机厂卫生院主管护师郭建红正在查阅患者档案。 见习记者 裴路 摄 
   见习记者 徐文君 通讯员 陈英
  以门诊预约、入户随访、宣教咨询等方式相结合,逐步为小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从而详实记录居民健康状况,成为胜南社区在转变基层医院服务模式方面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机厂卫生院已经为南苑小区和南苑东区的10562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期间每年至少组织4次面对面的健康体检,并建立预防疾病的长效机制。
  上门采集信息
已为5000多户家庭建“档案”

  “建档宁可数量少一点、慢一点,也要保证档案的质量。”胜南社区医疗卫生中心主任于丰波介绍,自2013年起,胜南社区按照相关要求,加大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力度。期间通过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医务人员广泛参与到全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中。
  “由于每位居民建档资料需要好几套表格,而每套表格多达上百个项点,”胜南社区机厂卫生院院长刘兆武说,特别是为高血压等老年群体建立电子档案的时候,“一套录入下来,有的需要一个小时。”信息录入工作量大,该社区服务中心的3名职工,上午到居民家中采集信息后,便会立即开始加班加点进行信息录入。
  “现在已经为南苑小区和南苑东区的5000多户家庭、共10562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其中包括儿童、产妇、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及慢性病患者,今年又将冠心病和脑卒中纳入健康档案中。”在刘兆武看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每一名参与的医护人员要求都非常严格,既需要全科医生的经验,更需要一份责任心。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还要让这真实有效的档案发挥作用,不仅让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掌握居民健康动态,并且可以有针对性地传授居民预防疾病的知识。
  伴随着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工作的深入,机厂卫生院还通过电话随访、门诊预约、入户随访等方式,逐步完善了健康教育记录和慢性病随访记录。并通过施行医生、护士区域承包的方式,固定服务人群,建立了符合胜南的片医服务性机制,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
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
“社区治得了的病不用跑大医院了”

  依托已经建立好的健康档案,机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变以前被动等患者来看病的服务模式,变化为主动询问小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小区居民也因此改变了“身体不舒服才看病”的就医观念。有了健康档案并且掌握自身的潜在疾病风险后,居民则会主动到基层卫生院进行疾病干预和预防。
  “这里的医生都对我很好,给了我很大帮助。”家住机厂小区21号楼的綦淑琴患了高血压,自从听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讲座,马上就建立了自己的健康档案,并听从医生的建议,少吃盐,经常性地来到卫生服务中心听医生的讲座。与此同时,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也经常主动到綦淑琴家走访并为其量血压,现在綦淑琴血压已经正常。
  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目前国家提倡就医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积极为居民的健康所服务,节省居民看病的时间和金钱,并且为居民看病开通绿色通道。
  “一般我们能治得了的病,就不用居民再跑到大医院排队了,就算是我们治不了的病,我们也可以帮忙联系大医院的医生,这样也节省了居民去找医生的时间,更好地为居民做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郭建红说,“卫生服务中心多措并举就是为了增加医患之间的交流,让医生和患者互相信任,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现在几乎小区内的居民都会主动来听我们的讲座,咨询我们的意见。”
  今年以来,胜南社区机厂卫生院院长刘兆武决定调整人员结构,加大人员力量的投入,更加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使“预约服务”、“临终关怀”、“健康咨询”、“入户随访”等服务内容将更加深入千家万户,从而满足小区居民的健康需求。
  一年来,机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率达到80%,建档率在油田范围内排在前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