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世界里也有爱与温暖
丢开记事本她被大伙“逼”着学会说话
文/片本报记者顾松见习记者裴路通讯员程秀华朱海兵
2014年04月1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在同事的帮助下,周雪(右)学会了使用绿化器械。
自然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当你聆听到一声鸟鸣、一声蛙叫、一阵风声、一声狮吼……总会让人感叹它们的美妙,可有一些人,他们所面对的世界却终年无声,永远寂静。两个世界,两种心境。可对于胜中社区物华绿化队的绿化工周雪来说,她却用“同样精彩,同样幸福”给了自己答案。她说,她所拥有的这一切,都是缘于爱。
小小记事本记录姐妹感情
初次见到周雪,看她面容白皙,甜美的娃娃脸上略带微笑,很难让人把眼前这位“80后”与听力、语言二级残疾联系起来。
三岁那年,因高烧时错误用药,小周雪走进了无声的世界。但她坚持在聋哑学校完成了学业,并于2004年来到物华绿化队工作。“刚来的时侯,她对绿化一无所知。”周雪所在班组的班组长姜丽丽说,为了尽快让周雪熟悉工作,姐妹们手把手地教她如何浇水、如何拔草、如何锄地。遇到修剪打药等稍复杂的工作,同事们就先做示范,让周雪跟着学。
考虑到周雪年龄小,队上安排工作,从不让她独自完成。2007年,热心的组员侯玉凤更是主动提出,要和周雪“搭档”。她们这一搭伴,就是七年。
因为无法用语言跟周雪沟通,侯玉凤平时总会随身带个记事本,把需要交流的事情写下来。记者看到,一个小小的记事本上记录了日常生活、工作注意事项等许多内容。有时,侯玉凤要是有事,她就把本子交给其他同事,保证有人照顾周雪。工作之余,侯玉凤还会在本子上和周雪聊家常,开导她,帮她打消工作中的顾虑,使她尽快融入到团队中。
此外,每次开会,侯玉凤还会把重点记录下来。每次培训,一些难懂的专业术语,她也认真抄下来,方便周雪学习。在侯玉凤的帮助下,每次考核周雪都能顺利过关,并考取了绿化工职业资格证书。
本子记了一本又一本,传递的是真情,换来的是周雪的自信与娴熟。如今的周雪,已和队上员工没有区别,一样有责任区片,一样参加绩效考核,样样干得有模有样。
大伙“逼”着她学会说话
在侯玉凤眼中,周雪是个特别“较真”的人:“要求扩80公分的树坑,她拿着木棍量好再动手,尺寸一点不缩水。夏天天热,机器又重,修剪绿篱很辛苦,可她就得坚持‘今天的活今天干’……”侯玉凤说。
“只要周雪说身体不舒服,马上就有人把她送回家。她的活不用交待,姐妹们就会主动承担下来。为了让周雪注意安全,出门干活时,姐妹们一再叮嘱。”侯玉凤说,凡事多为周雪想一点,“不知不觉成了大家的习惯。”
去年3月份,周雪的残疾人证需要年审。考虑到她外出不方便,侯玉凤带她楼上楼下开证明,还跑了好几个部门盖章。
相处时间久了,姐妹们发现,周雪其实可以发声讲话,只是长期缺乏交流,又因为自卑,不愿张口。从那以后,姐妹们把记事本收了起来,不管是工作上需要交流,还是生活上有问题,姐妹们都鼓励周雪张口表达,“逼”着她学起了说话。
“有一次,一句话太绕口,她总说不好。急了,冲着我嚷嚷‘你怎么不学哑语’,那几个字说得真清楚。”侯玉凤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觉得好笑。
在反反复复、手口并用之后,周雪的表达能力渐渐有了起色。“现在,她说什么,外人可能听起来有些困难,但我们背过身去,也能知道。”姜丽丽说。
爱她,就让她有尊严地生活
周雪在姐妹们的爱护下,快乐地生活,整个人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侯玉凤告诉记者,因为身体原因,家里人比较宠爱周雪。所以从小她就觉得别人理应照顾她,不太知道关心别人。
“现在不一样了。”侯玉凤清楚地记得,当初她怀孕,周雪主动接替了她很多工作,还时常提醒她,注意休息。“刚到队上时,周雪看到其他怀孕的同事,有时候还生气地问‘她为什么可以不干活’之类。”
为了让周雪的生活更加丰富,同事们带着孩子去公园郊游、踏青的时侯,总是叫上她一起。周雪也会用珠子穿成各种活灵活现的小动物,送给孩子们,孩子们特别喜欢。
已有十年工龄的周雪,享受着工作带给她的快乐。每逢周末,她便会约上朋友,打球、游泳、逛街,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采访结束时,周雪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这里人们很好,就像家人一样关心,我很喜欢他们,因为给我一种尊严。”那一刻,她满脸洋溢着幸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