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东采油厂90天作业成功率由89.7%提升至92.1%
2小时的工作量,依靠创新仅需10分钟
2014年04月16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4月15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尹永华 董吉厂 赵振凯) “连接液压管线,启动动力源,翻动清砂池……”4月14日,在孤东采油厂作业207队施工的孤东7-44-366井作业现场,将近2方的洗压井循环池积砂清理工作,在作业5班员工赵振环操作下轻松地完成,整个过程不足10分钟。
赵振环介绍,以前清砂是个体力活,一锹一锹地挖,像这么大的清砂工作量,两个人最少连续要干2个小时才能完成。而自从大队研制配备了自卸式清砂循环池,工作变得轻松了。
从2小时到10分钟,提的是效率,靠的是创新。一直以来,地层出砂、成本压力等客观困难犹如一道道“紧箍咒”,给作业生产提质增效带来“枷锁”。大队长马吉山坦承,每年作业交井保持在1200口左右,生产运行已经达到极限状态,如果不改变,就会面临员工劳动强度下不来、施工效率上不去、生产成本降不了的难题。思路决定出路。如何打破“禁锢”,提高原油生产保障能力?孤东采油厂作业二大队给出的答案是打造创新“引擎”。
孤东采油厂作业二大队结合生产实际,立足提质增效,按照防砂工艺改进、现场工序优化、复杂井下事故处理、施工设备工具改进等方面进行选题立项,并组织人员进行攻关,在取得效果的基础上,迅速将技术创新成果向生产转化。
在充分消化吸收引进逆向充填技术的基础上,采油厂大胆创新,完成了封上采下挤压充填防砂一次完成工艺研究。只需一趟管柱就可完成施工全过程,既解决了小夹层无法实现分层挤压充填及分层生产等问题,还可减少多道施工工序,缩短占井周期2天,提高了生产效率。目前,该工艺已经推广90余口油井,累计增油超万吨。
据统计,近3年以来,孤东作业二大队先后完成技术革新攻关课题26项,现场推广应用技术创新成果12个,平均作业占井周期缩短1.3天,90天作业成功率由89.7%提升至92.1%,极大地提高了作业保障能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