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老医院,百姓的健康家园
东营八局医院建院30周年纪实
本报记者吕增霞通讯员王昌周立刚
2014年04月14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30年前,中国最年轻的城市诞生,开启了一座城市的篇章。30年前,一所医院开始落脚东营,开启了为基层百姓治病救人的新历史。30年过去了,这座立足于为基层百姓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在30年的时间里不改初衷,以优质的技术、良好的服务和低廉诚信的价格继续为东营人民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近日,记者走进东营八局医院,探访这所30年历史的老院。
白茫茫的盐碱地上,一座百姓医院诞生
说起刚建院时的历史,18岁就从湖北来到东营的程幸来感概万千,“时间过地真快,一转眼30年就过去了。”作为药剂科主任,程幸来说自己也和这所医院一起变大了。
“刚来东营的时候,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程幸来说,东营八局医院,建于1983年,1984年5月份正式面向社会对外开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0026团卫生院集体转业改编而成,是一所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型医院。但是刚建院的时候,条件比较艰苦,40多名医护人员在板房里开始了他们的医学生涯。“虽然是职工医院,但是八局医院是当时很早对外的医院,开展手术也比较早,很多县区的病人都过来看病。”院长菅福荣说,从一开始,医院的发展立足点就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这是它发展的特色,也是它受老百姓欢迎的最重要原因。
菅院长说,今年医院正好30岁了,医护人员像拉扯孩子一样,将医院呵护好,发展好,继续为周围的老百姓服务,“医院里的病人一半以上都是老病号,在他们的心里,这个医院就像他们的老朋友一样,可信。”一位正在看病的老先生告诉记者,他一有病就来八局医院,从年轻那会就这样,这些年了,看病的习惯也没有改,“这家医院实实在在的,不坑咱老百姓,我们都相信。”
近20个科室,一年门诊量5万人次
回想起医院30年的发展,菅院长说,刚开始只有几个科室,开展的手术也比现在很多医院开展的手术早的多,复杂的多,像是顺产、剖腹产、子宫肌瘤、腋臭、痔疮肛肠类的、阑尾炎、泌尿类的手术等等,当时就比较精了,处于领先的水平,就像现在无痛分娩技术,我们也是东营市最早开展,技术最成熟的;现在医院有近20个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占80%以上,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技术力量雄厚;门诊和医技科室齐全,分设门诊部、住院部。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皮肤科、肛肠科、理疗科等科室,全部由资深专家坐诊。在发挥自己专业特色的同时吸取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诊疗技术和学术观点,业务技术不断提高,多次获卫生部门嘉奖。
与此同时,八局医院还是民营医院中第一家被批准认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也是“城镇职工定点医疗机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定点助产医疗机构”、2013年被批准认定为“城乡居民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城乡居民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城乡居民门诊慢性病定点医疗机构”、“城镇职工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城镇职工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城镇职工门诊慢性病定点医疗机构”、“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现在一年的门诊量能达近5万人次,一年手术3000多例,妇产科手术,腹腔镜手术,外科手术,椎间盘手术等都早已开展。”菅院长说,由于是定点医疗机构,又是部队转型医院,所以医院一直以来收费都是实实在在,比如无痛分娩术、刨宫产手术,收费不超过4500元,还能报销一大部分,菅院长说,除了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实惠的价格,这些年医院也在设备下功夫,除配有临床各种基本检测设备外,还拥美国GE四维彩超机、彩色多普勒、德国进口斯托斯宫腔镜、腹腔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1250mAX线机组、遥控X光机、全自动精子分析仪等最先进的医疗设备。
菅院长告诉记者,医院这些年的声誉都是靠患者的信任建立起来的,医院今后定会继续坚持“病人至上,质量第一”之服务理念,遵循“崇尚医术 求实创新 弘扬医德 团结奋进”之院训,禀承“追求卓越、永续创新”之风,秉承“德高医粹,尚新至善”的医院精神,坚持公益性质,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深化改革,优化服务流程,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