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钻井挖掘生产管理潜力,让生产运行更高效——
一季度完成钻井进尺62万米
文/片本报记者顾松通讯员闫业军徐毅
2014年04月0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黄河钻井总公司优化生产运行模式,以精细化管控讲求生产组织的经济效果。
  
  8日,记者从黄河钻井总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在日常生产运行中持续优化生产运行模式,以精细化管控讲求生产组织的经济效果,一季度完成钻井进尺62万米,生产时效96.96%,同比去年提高1.01%。
    一体化运行盘活资源
  据了解,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黄河钻井进尺减少了2.47万米,停待钻机最多时达到10台。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黄河钻井公司大力倡导经济生产理念,突出均衡生产,靠一体化运行盘活资源,下大气力挖掘生产管理潜力。
  公司成立了生产运行领导小组,梳理细化生产运行管理流程,把工农关系、钻前工程准备、网电钻机协调、生产过程监管、资金结算等重点流程分解到6个专项运行组,落实到人头,层层抓好施工流程衔接,把生产各类可控因素优化到极致。
  “上道工序要对下道工序负责,不能因一个生产环节不到位而使整个生产流程停滞,我们用一体化运行模式,多部门高效协同和联动,使每道生产流程无缝衔接,减少钻井‘停待’时间,提高生产运行效率。”黄河钻井总公司副总工程师、生产办主任刘建民介绍。
  在生产现场,各部门、各层级之间和外协单位间统筹协调、配合联动,每一口井的工农关系、钻前工程、运输车辆等都有专项的运行计划,每一道流程都有专人负责协调运行。尤其在搬迁安装、完井作业、探井取芯等关键环节,生产、工农、安全等部门现场办公、全过程监控,确保生产环节中出现的难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解决。
  与此同时,黄河钻井建立了以井位运行、生产日报、生产周报、运费结算等5项内容核心的生产指挥信息系统,每周编制《新井运行表》、《钻机运行表》和《钻井运行情况统计表》,实行生产调度信息共享,灵活高效部署钻机和配置生产要素,提高了钻机利用率。
  钻井生产全流程评价
  以往钻井生产单纯追求速度,然而“高速”不等于“高效”,必须打破“硬拼硬上抢速度”的粗放模式,找到速度和效益最佳结合点。该公司从经济高效的角度统筹考虑,把生产运行节点都作为效益增长的潜力点,实施钻井生产全流程评价,不断提升综合运行效益。
  他们分钻机类型、分井型、分区块开展单机单队消耗评价,梳理优化生产运行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绘制“平均迁装时效及综合时效图表”,通过数据对比寻找潜力点,尤其在搬迁安装环节,对涵盖作业各工序的24个岗位、180多个节点进行梳理优化,按项点细分为数个模块,模块间合理调配,灵活调配运力、搭配人员,适度控制施工节奏,实现搬迁安装经济运行。
  “根据公司对我们40型钻机的迁装时效要求和流程规范,哪个岗位什么时间该干什么才最合理,拆装设备什么顺序才最高效,哪些设备打包一起运输才最经济,都清晰明确,各种时效考核精确到分钟,搬迁安装又快又好。”40499队队长李绪东说。 
  不仅在搬迁安装环节,公司的这一做法已覆盖到井位勘查、工农关系处理、完井作业等生产运行各个环节,通过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分析优化,召开施工过程控制分析会,找寻高效运行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公司在井位协调时,优先争取投资回报高的区块;在井位不足时,优先保证高效钻井队的工作量;在车辆调配和物资供应上,优先保证对后续环节影响大的钻井队,有效提高了生产运行效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