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23“四化”建设示范区的员工正在桩23-101井场掺水阀组倒流程。
“2013年,作为油田五个示范点之一的桩23率先投入生产运行,为油公司体制机制在东部老油区建设新产能探索了经验。”在鲁明公司经理田波看来,桩23管理区自施行油公司体制以来,探索出不少成功的经验,今后公司将通过从解决生产难题、完善绩效考核等方面入手,真正让桩23在走油公司之路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目前,该公司现有油井892口,气井49口,水井173口,油气产量连续5年保持增长。
确定“四化”示范区 建立两级管理模式
“起初油田提出油公司模式的时候,大家并不是很清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作模式,施行这种体制可以给油田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好处。”田波说,2012年,油田组织几家油公司负责人到长庆油田考察,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长庆油田在原油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居然没有增加人员,“通过‘六化’模式按照‘四化’建设加快推进改革步伐,改造后的生产单位富余的职工全部到新的产能基地,就不需要再招聘新职工。”
在有了直观的感受后,田波觉得仅仅管理层有直观的感受是不够的。于是,鲁明公司所属子公司滨海公司有关人员被派到长庆油田考察油公司体制运行情况。
与此同时,2012年,鲁明公司三季度生产会上,提出鲁明公司开始探索油公司体制机制的决定。田波说,油公司体制机制的运行对提高效率、执行力以及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好处,“当时在选择‘四化’示范区的时候,公司考虑要有代表性并且问题容易得到解决,于是桩23就被确定为油田的五个示范点之一。”
田波介绍,在桩23的改造提升中,该管理区按照“四化”要求建设完成地面工程的集输和信息化改造。同时,配套完成机关部门和桩23采油队体制改造,机关成立隶属生产管理部的生产指挥中心。桩23采油队按照专业化要求,撤队设站整合为三个专业化管理站,建立了“管理区—管理站”两级管理模式。
优化生产运行模式 减少用工32人
2013年,国庆节期间,在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了9个月的改造提升后,全新的桩23管理区投入生产运行。滨海公司负责人介绍,桩23投入运行后通过应用数字化管控,在整合有效劳动、减少劳动用工数量的同时,在年产量和新井数量都有较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减少用工32人。在促进生产时率时效和工作运行节奏的有效提升方面,通过施行智能监控后每10分钟实现电子巡井一次,巡井频率加密后,油井不正常生产能得到及时发现处理,同时员工可直接在操作室实现自动关井,时间不超过1分钟。
“目前,桩23在促进油田开发动态和生产技术分析精细化过程中,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上传和整理,由原先的每月一次工况分析转换为每日分析,数据密度加大,为精细生产技术分析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滨海公司负责人介绍,施行油公司体制后,桩23在绿色低碳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四化”建设完成后已实现油气密闭管输,减少落地油产生,污染事件大大减低。油气全部进入密闭集输系统,减少了多功能罐、罐车拉油过程中的油气损耗和环境污染
田波说,在日常运行中,不仅减少用工数量并且改善了职工的劳动环境,“为了让职工尽快适应新的生产运行模式,公司在聘请专业老师加强职工培训的同时,还邀请厂家技术人员传授给职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在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
目前,桩23管理区开井近30口,年产原油量由过去的5万余吨上升到8.7万吨,产量增加3.7万吨。与此同时,鲁明公司按照花钱买市场而非建市场的思路,通过改造提升桩西采油厂联合站后共同使用等方法,相继为鲁明公司节约投资数百万元。
“会诊”生产运行难题 计划3年完成油公司建设
桩23“四化”示范区在运行中也遇到过一系列的难题。田波说,2014年,鲁明公司就桩23组织一个“小团队”,对示范区在运行中存在的各层面问题进行“会诊”,对管理岗位、人员和工作流程进行工作量“写实”,拿出新的工时和管理标准完善滨海公司管理运行机制,努力把桩23建设成油公司建设示范区 。
另外,鲁明公司还将按照“四化”建设,对滨海公司老292区块和滨东公司莱87区块进行提升改造。其中老292区块参照桩23块建设模式,完成老292区块“四化”建设后并入桩23生产运行系统,由桩23生产指挥中心进行统一指挥运行;莱87块作为新的产能区块也将按照“四化”要求编制整体方案,方案实施后也将按照桩23模式进行体制调整。
“2014年,《鲁明公司“四化”建设推广方案》已经制定完成,方案明确了职责和工作目标,并制定了运行计划。”田波说,下一步,鲁明公司将以“四化”为基础,按照“先易后难”、“先外围后基地附近”的原则持续推进油公司体制,并计划利用3年时间完成油公司建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