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六合街道努力建设“最美六合”
燃气进村,新能源“赶走”柴火堆
2014年04月02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工作人员正在打扫街道卫生。本报记者 段学虎 摄
河口区六合街道作为乡村文明行动的示范片区之一,为了提升村容村貌做了大量工作。该区在清脏治乱行动中,采取了以奖代补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的措施,为解决柴火堆问题,还探索了燃气进农村等办法,力争在2014年底全街道100%的村达到市级文明创建目标,率先建成生态秀美、人文淳美、生活甜美、产业精美、服务完美、社会和美的“最美六合”。
新建文化广场
文化墙成靓丽风景线
4月1日上午9点半,六合街道荆家村东头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四名村民忙着把一些绿色的景观树种到村东头,给之前冬天光秃秃的景象带来了一丝生机。“等路两边的景观造型弄好,天气再暖和些,这边景色会很漂亮。”六合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陈玉亮说。
沿着村东头的大路望去,路两边有十个宣传牌,像车管进社区、网管进社区等。据介绍,六合街道每个村都会有不同于其他村的主题,像荆家村就是以平安为主题。路边的墙新粉刷成了黄色,焕然一新。村头路北是一个小广场,里面有篮球、乒乓球等器材。“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去年底村里面又新建了一个广场,那个更大、设施更齐全,更能满足村民的需要。现在周围村的人都去那跳广场舞。”陈玉亮说。
除了跳广场舞,六合街道还举办丰富多彩文娱活动。比如举办“消夏文艺晚会”、“广场舞展演”、“廉政文化到基层”等文化活动。据悉,截至目前,全街道共举办各类形式的文化活动26场次,参与农村群众1.8万人次。同时,该街道还积极开展农民读书活动,开展了学法用法、农业科技、家庭教育、尊老敬老、文艺创作、诗词歌赋等方面的读书学习活动,提高乡村文明程度。为让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融入千家万户,六合街道的28个村均已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出的58名好媳妇、36名好婆婆、30名好儿女和26户好邻居,都榜上有名,成为村民学习的模范。
随后,记者又来到以“仁孝”为主题的范家村,村里有些新翻的地,“近期要把村里空的地方全种上树。”陈玉亮介绍。顺着村中南北主街走,两侧的文化墙很吸引眼球。范家村着力打造手绘文化一条街,农村政策、爱党爱国、传统美德、乡村文化、文明礼仪及中国梦等系列内容都在其中。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按工作实绩给奖励
走在村里,道路干净整洁,村民自家门口附近的小菜地也收拾的很平整。六合街道把清脏治乱、环境整治作为长期工作来抓,抓好城乡环卫一体化为此,加大设施的配备,在农村每15-20户配备一个垃圾箱,配齐垃圾清运车,实现生活垃圾的定点投放、及时清运。如今,六合街道已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按照要求,范家村配备了2名保洁员,李大爷是其中一名,他也是范家村村民,对村容村貌的变化感受很深。“早上8点就来了,在村里转悠,看到哪里不干净随时清扫。”他回忆说,以前村里比较脏、乱,一刮风地下的垃圾、满天飞。现在这种情况早已不见,而且村民的观念也有了一些变化。“打扫的这么干净大家都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不但自觉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还把自家门口整理得很整洁。”李大爷说。
据了解,为激发各村的工作热情,六合街道采取按照各村工作实绩给予奖励的方式,取代直接发放资金补贴的方式。督导组会定期不定期地到各村进行明察暗访,按照各村在清脏治乱、环境整治方面的工作量、工作实效为其打分,将其划分为优秀、良好、较差三个等级,分别给予3万元、2万元和通报批评的奖惩政策。不仅在清脏治乱行动中,在后续的绿化、美化等其他乡村文明建设行动中,同样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例如各村每成活1棵树,给予15元的奖励。
每村一名干部包村
吃住在村里
据了解,为推进清脏治乱集中行动的顺利进行,每个村都安排还不够科级干部包村,一名机关干部驻村,与村干部同为责任人,每天召开一次调度会,推动工作落实。“包村干部与之前的工作脱离,吃住在村里。”六合街道办副主任陈瑞堂介绍。
清脏治乱集中行动已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各项措施的有力推进下,六合街道已初步取得成效。同时,六合街道正在推进绿化工作。下一步六合街道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像道路建设、排水改造、路灯安装等等。”陈瑞堂说。
在清脏治乱行动中,“三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点之一,柴草堆更是其中一难。“柴草堆在村里影响环境,还有不安全隐患。如果集中规划远离村庄,村民用起来又不方便。”陈瑞堂说。最终,他们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推广燃气进农村,通过补贴、引导等方式推广新能源。目前已有四个村安装了天然气,“现在反馈很好,干净、安全也实惠。”
当然,在乡村文明行动推进过程中,六合街道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像村民观念的转变、资金短缺等,我们正在努力解决,积极推进。”陈瑞堂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