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明建设填补“三农”短板
2014年04月02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年专项行动是今年的三大专项行动之一。该行动实施以来,东营市各县区、街道、村庄展开了集中治理行动,截至目前,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村容村貌改善,文娱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融入千家万户。
(4月2日《黄三角早报》A05版)
  农业、工业、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三大产业。工业革命以前,农业更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即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依然是占据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农业、农村、农民正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不高、农村环境差等一系列问题正成为困扰“三农”发展的障碍。
  东营市在此时推出乡村文明建设年活动,旨在改善农村环境。同时伴随着乡村文明提升行动,村容村貌得以改善,伴随而来的是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大跨步提升,一个提升行动,不但让曾经的脏乱差农村变成了卫生小村落,也让文明之风吹进了农民的千家万户。但笔者认为,乡村文明提升行动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此。
  首先,村落变得干净整洁、配套设施也更加完善,这意味着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一个保证。曾几何时,大量农村务工人员涌进城里,其实他们追求的就是城市里高品质的生活。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治安环境下降……一系列问题就是农村城市发展不和谐的一个集中表现,现在,农村也有了垃圾桶,也有了健身区,一些富裕的农村还建起了别墅区。与城里的拥挤相比,农村较好的环境和慢节奏的生活也有了重新把走出去的农民拉回来的勇气和资本。
  目前城市的发展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尤其是土地问题,成了不少地方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反的,不少农村有很好的区位优势,也有大量的空间资源,却因为软硬件配套的弊端,就是引不来“金凤凰”。乡村文明提升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短板,整洁划一的乡村道路,窗明几净的生活环境,伴随着农民素质的提高。空间资源、充足的劳动力,都将会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武器。由此看来,此举可谓是替农村栽好了“梧桐树”。
  乡村文明提升行动,必将对农村环境的提升和农民素质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所以,笔者也建议,在乡村文明提升行动中,更多地做一些惠民实事,少做一些形象工程,加大对农村软硬件设施配套方面的投入,真正做到授农以渔。如此一来,乡村文明提升工作的成效才将更是功在千秋。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