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一箭退海
2014年03月2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当了齐国的国君后,就一心想称霸诸侯。他在管仲的辅佐下,整顿内政,富国强兵,开发资源,发展生产,依靠沿海的优势,让老百姓煮盐捕鱼,增加收入,积蓄实力,齐国很快强大起来。只用了7年时间,齐桓公先后消灭掉了谭国和遂国,联合陈国和曹国讨伐降伏了宋国,修好郑、卫等国而孤立鲁国。公元前679年,齐桓公号令诸侯会盟定约,被参加会盟的诸侯推为盟主,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是因为齐国的富强,而齐国的富强,主要得益于濒海的鱼盐之利。这一年夏天,齐桓公到海边巡游,齐桓公从都城临淄出发,乘船沿淄水顺流而下,来到东海(今称“渤海”)岸边,看到海湾中有一土台,就让船驶近停下,登上土台。齐桓公向海上望去,只见水波浩渺,无边无垠,波涛卷涌,奔腾不息。海风一阵阵送来,令人心旷神怡,清爽惬意。
泱泱大海,如此壮观!这里真是观海消夏的好地方啊!”齐桓公赞叹地说。他看了看脚下的土台,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中,显得又矮又小,立即命令把台筑高筑大。
齐桓公回到都城临淄,仍然想着筑台的事。他让一个大臣专管筑台,调动了成千上万的人力,从临淄城一带运送土方,用了半年的时间才筑起来。新筑成的大台,周阔五十亩,高达数十仞,巍然矗立,耸入云天。后来,齐桓公又命人在台上用柏木建造了寝室作为行宫。因此,史书上称为柏寝台。柏寝台离齐国都城临淄不过六七十里路程,台东南十里处有青丘。这里水草丰美,树木葱茏,飞禽走兽,应有尽有。齐桓公常去登台观海,打猎游乐,也曾在柏寝台上会盟诸侯。
这一年,齐桓公到青丘射猎后在柏寝宫中歇息。齐桓公听着优美的韶乐,吃着猎获来的野味,喝着爵中的美酒,一边向外眺望,只见周围土地碱卤,居民稀少,浪涛一个接一个扑向岸来,像是要把土台一口一口吞掉一样。齐桓公想:“这里土地太少了,要是大海离的再远一点就好了,齐国的国土还可以向东北扩大一些。”齐桓公正想着,忽然间像是玉皇大帝降临到柏寝台上。齐桓公以礼相见,然后问道:“玉帝大驾,怎么屈尊到这儿啊?”玉皇大帝说:“你当了诸侯霸主,筑起了这么宏伟高大的寝台,建成了富丽壮观的宫室,我在九天之上都看到了。你时常来这一带观海、打猎,有什么感想吗?”
齐桓公说:“当初我的先祖姜太公受周文王知遇之恩,辅佐周武王灭了殷商,让周朝得了天下。武王念太公劳苦功高,封齐立国,并赐权力给先祖。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穆岭,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均可征伐。现在我继承太公遗愿,胁扶周天子,代周王号令诸侯,齐国的疆土,南、北、西三面都有了扩展,就是东北紧邻大海,无法扩伸,况且海潮侵袭,土地稀薄碱卤,百姓深受其苦。我想让海水后退,增加国土,百姓也好安居生活。”玉皇大帝说:“念你体恤百姓之心,寡人与东海龙王商议。”当即招来东海龙王说知。东海龙王问齐桓公:“要海水退下多远?”齐桓公看到射猎的弓箭放在旁边,说:“就退一箭之地吧!”东海龙王想:“一箭能射多远,行,就让海水退下一箭之地。”齐桓公取过弓箭,在心里默默地祷告:“先祖太公,当年您帮武王伐纣,分封诸神,法力无边,今日请您助姜氏后裔一臂神力,以扩齐国疆土。”祈祷完毕,面向东北,左手擎弓,右手搭箭,拉弦似满月,就听“嗖”的一声,只见那支闪着亮光,紧贴着大海,慢慢悠悠飞行而去。箭头走到哪里,哪里的海水就退去变成了平坦的土地。东海龙王在海中眼看着那支箭不停地往前飞行,心里说:“上当了!箭再走下去,我这东海不就都变成枯海啦,到那时我去哪里住呀?”急忙按下了箭头。这时候铜箭已经到了离柏寝台一百里的地方。齐桓公高兴地大声笑起来,一下子笑醒了,原来刚才做了一个梦,但睁大眼睛仔细一看,海水真的退远了。从那以后,柏寝台东北一百里就变成了土地。据说,东海龙王按下的箭头就插在济河口(济水人海口)呢。
(王克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