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陋习,争做城市文明使者
清扫绿化带,志愿者齐上街头
2014年03月2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28日上午9时许,本报记者、东营市文明办工作人员、市城市管理局环卫处环卫工人、实验学校志愿者和国网东营供电公司的“海蓬”志愿者一起走上街头清扫绿化带,用实际行动来响应“拒绝陋习,争做城市文明使者”的号召。
  □环卫工:
 为打扫垃圾清晨5点开工

  在环卫处环卫工人的带领下,志愿者们来到南一路与府前大街之间的胶州路两侧,清理绿化带内的垃圾。这一段路虽然不长,但垃圾清扫量特别大。
  每天清晨5点,环卫工高美玲就要来到这段路上开始工作。“这边人流量大,商铺、流动摊点多,一个晚上会“攒”下很多垃圾。如果早上不早点来,我的工作就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美玲说,这段路上的环卫工密度也最大,但仍忙得一刻不停,“卖水果的会将腐烂的水果或者果皮随意丢到绿化带内,小吃摊的方便袋、煤球也是在摊点旁边顺手一丢,这都得我们处理。”
  环卫处道路清扫队队长田云霞介绍,2014年城市管理局把胶州路列为严管示范街,要求绿化带内不能有垃圾,墙与墙之间不能有垃圾,每天不定时不定点清扫,随时捡拾垃圾,保证无缝隙保洁。“胶州路段是东城最难打扫的地方,环卫工的压力很大,工作量是其他路段的三四倍,节假日垃圾多。”田云霞说,“希望大家不要乱扔垃圾。创建文明城市,大家都要多讲文明。”
□“海蓬”志愿者:
 用行动捡起被丢掉的文明

  烟头、塑料袋……在活动现场,记者看到“海蓬”志愿者耿志慧手中的垃圾袋里装了很多垃圾。“这种活动我参加了三四次了,3月5日的时候我们还去府前小区那边捡过垃圾。”耿志慧告诉记者,她是供电公司的一名职员,自从上班后她就加入“海蓬”,成为一名志愿者,公司也经常组织这种公益活动,她也就有幸能经常参加这些公益活动了。
  “生活在这个城市,为它的整洁做点贡献是应该的,”耿志慧说,这些垃圾本来就是人为制造的,将它们捡起来,维护城市的环境卫生是文明市民应该做的。“今天我们要用行动将那些被丢掉的文明捡起来。”耿志慧说,“我挺珍惜这种机会的,希望以后还能多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
□实验学校师生:
 乱扔垃圾是陋习,应有责任心

  市实验学校初一(3)班学生王文慧告诉记者,在活动的过程中她切身体会到了环卫工人工作的辛苦。“在捡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烟头、废纸等垃圾隐藏在绿化带里,这些东西捡起来特别费劲。而环卫工人得用镊子一个一个地夹起来,而且每次都要弯下腰,我们这样干了一会就很累了,何况他们每天都要做这些活,真觉得他们特别不容易。”王文慧说,“通过活动,我觉得乱扔垃圾这种行为很不文明,希望以后身边的人能够自觉一些,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城市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看到学生们认真的表现,市实验学校志愿者服务大队队长王文英老师也很高兴,因为“通过活动看到学生的成长与担当”。王文英说:“我认为这样比只坐在教室里要好很多,因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比如你让孩子学雷锋,如果只在教室里,他们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做,只有走到社会上他们才能体会到。”王文英告诉记者,一些家长怕耽误孩子学习,不让他们参加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其实多参加这些活动是有好处的,可以让孩子们提高责任心和爱心。学习成绩固然很重要,但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更重要。”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