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宅”着养,心理容易变脆弱
专家建议家长应注重与孩子交流见习记者刘海滨张小倩
2014年03月20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近日,本报报道了多起孩子离家出走案例。探究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一方面是孩子课业压力大,另一方面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也让人担忧。对此,专家建议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
多数孩子只愿“宅”在家中
19日,本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几位家长,了解孩子如何度过自己的业余时间。通过调查发现,有不少孩子业余时间不愿意去室外运动,而平时与父母之间的交流也很少。
“我家孩子一到周末就喜欢在家里呆着,也不太愿意出去玩。”一位准备接孩子回家的家长介绍,平时孩子放学回家后,吃完晚饭就写作业,也没有多少时间能去外面做运动。“有时同学叫他出去,他都不是很情愿。”家长无奈地说,孩子平时特别喜欢玩游戏,然后就在那坐着一动不动。“有时候他玩上瘾了,怎么叫都不下来。本来我们规定他每次只能玩2个小时,可到了时间,我们说他也不听,然后好不容易劝下来了,他也会嘟着嘴,一脸不开心。”
不仅如此,不少孩子在家中很少跟父母交流。“一般回到家他就吃饭,完了去写作业,和我们之间的交流挺少。在学校的事情他也很少跟我们主动说,都是我们问什么,他就回答什么。”一位家长说到。
肥胖、近视已成“宅”孩标签
由于经常呆在家里,不少孩子的身体素质急剧下降,而且出现了肥胖现象。“他们不愿意去户外运动,现在的孩子身体弱,体能也很差。”家长向记者抱怨,孩子现在特别懒,都不愿意运动,去什么地方都喜欢坐车。“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到周末我就叫他去外面玩,可他都以各种理由来推脱。”
“我家孩子不太喜欢出去玩,放了学就宅在家里写作业、看电视。”刘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上5年级了,平时由于缺乏锻炼,体重比别的孩子重了十多斤,而且视力也下降了不少。“有一次我发现他看电视的时候眯着眼睛,就带他去检查,结果近视都到200度了。”刘先生说,都是平时孩子长时间看电视,而自己作为家长也没有管过他,造成了现在的结果。
由于孩子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玩游戏、看电视上,导致他们平时都不喜欢跟别人交流。如果孩子不经常接受到外界信息,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过度宅在家里,会限制孩子的视野,不能适应社会交往。在工作中无法建立良性的工作关系。如果长时间玩电脑,还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孩子会害羞或脾气暴躁。
放低姿态,家长应主动与孩子交流
孩子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电视、电脑游戏上,喜欢宅在家里,其原因在于不少家长抽不出时间去陪孩子。“如果家长不多跟孩子交流,他们就会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认同,孩子就只能从虚拟世界里寻找成就感。”市一中专职心理老师郑延凤说。
郑延凤认为,有些家长容易犯一些错误,当跟孩子聊天的时候,动不动就否定他们的说法,也不听他们解释。“如果家长总是这样,会打消孩子与大人交流的积极性。其实有些时候不是孩子不想跟家长说话,恰恰是家长自己把交流的纽带给切断了。”
郑延凤告诉记者,在平时的交流中,家长一定不要过于否定孩子的说法。“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尽量放低姿态,与他们平等交流。而且要仔细聆听他们对你说的一切,切不能把他们的话当成耳旁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