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交易陷阱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高宇
   针对眼下火热的二手房交易,不少买房、卖房者不小心就会跌进房产中介暗设的陷阱。为避免房产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建设部在网站专门“支招”,破解房产中介设置的种种陷阱。
   看准中介基本信息
  看房产中介公司是否有明确的公司名称、长期经营的地址。这可以通过看公司的招牌、询问周围人该公司的成立情况和经营情况来确定,以防“皮包公司”诈骗。
  房产中介公司营业执照上的营业资质需看清。因为申办房产中介公司需要一定的条件,并不是随便就能开的,一些从事二手房中介业务的公司只是申办了其他性质的营业执照,或干脆不申请营业执照直接进行业务操作。
  房产中介公司是否拥有合法的房地产经纪人需落实。客户通过房产中介来交易房屋,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由第三方来维护双方的利益。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二手房中介从业人员必须拥有房地产经纪人资质,房地产经纪人在从事二手房中介过程中,如有任何违法或对客户不利的情况发生,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政府相关的行政措施对其进行相应处罚。
 打款、合同要审慎
  房地产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员占压挪用交易资金,是当前房地产经纪市场存在的最大风险。消费者通过房产中介划转交易结算资金时,交易资金的存储和划转一定要通过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进行,不能通过该账户以外的账户代收代付。
  消费者要采用房产部门制定的合同推荐文本,或者借助熟悉房地产法律法规的专业人士签订合同,不轻信口头承诺;认为合同条款含义模糊、有失公平,或者认为条款不完善的,要进行细化、改进或完善,否则不能签署合同。
 选择信誉良好的中介
  购房人应当到房屋所在地房地产管理部门,查询有关房屋产权登记信息,了解房屋产权有无抵押、查封等权利限制,出售该房产的人是否为房屋产权人。中介通过向交易双方隐瞒真实的成交价格,以低价购入(租赁)、高价售出(转租)等方式赚取差价。建议约定房产中介如实披露成交价格等交易信息的义务。
  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社会上出于商业性目的开展的房地产经纪行业评比活动名目繁多,切勿把这些评比活动授予的所谓“荣誉称号”作为选择房地产经纪机构的依据。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