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会做家务的“大小姐”到家里的主心骨
点点滴滴,她用行动诠释孝心
本报记者孙娜娜通讯员陈英
2014年03月13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宋萍照顾爷爷的生活起居,陪爷爷聊天。(资料片) 通讯员 陈英 摄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身为孙女的宋萍却代替父母照顾卧床爷爷7年。她是家里的主心骨,是单位的技术能手。2012年,宋萍家被评为油田“十佳文明家庭”。12日,40岁的宋萍向记者讲述了她的故事。
照顾卧床爷爷七年 她乐在其中
  每天早上6点,宋萍和丈夫邹广印都会早早起床。宋萍端盆温水,走进爷爷的卧室,笑盈盈地问好打招呼,接着双手对搓,待手心手背都变得暖和柔软,便为老人更换纸尿布、床单,用软布擦拭身体。忙完这些,再伺候爷爷漱口,洗脸、洗手。邹广印则在厨房里给爷爷煮粥,并准备一家人爱吃的饭。饭做好了,宋萍一勺勺小心地给爷爷喂饭,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早饭。
  给爷爷喂饭的间隙,宋萍也顺便吃几口。7点10分,她准时离家,到桐凤物业站上班。“七年了,她一直是这样。”妻子的紧张忙碌,邹广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人只认她,换成别人伺候,他就不高兴。”邹广印说,爷爷对宋萍很依赖。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2013年7月份,宋萍的爷爷去世。
  “刚结婚那会儿,她家务活都不会干,是个娇气的‘大小姐’。”如今,宋萍却既是家里的顶梁柱,又是桐凤物业站绿化班班长。“一个女人能同时担起工作生活两幅担子,不容易。”言语之间,邹广印对妻子充满敬意。
互相理解支持 “咱是相亲相爱一家人”
  宋萍对爷爷、父母的照顾,离不开丈夫的支持。“嫁给他,我很知足!没有广印的孝顺,爷爷和父母不可能安享晚年。”谈起丈夫,宋萍一脸幸福。
  邹广印曾是一名优秀海军士官,后转业到黄河钻井四公司,多次受到表彰。1996年底,享受着甜蜜爱情的宋萍、邹广印领回了结婚证,筹备婚礼期间,一场大不幸突然降临——宋萍的弟弟因为车祸去世。“天塌了。”父母和宋萍哭成一团,丧子之痛一下子把父母击倒在病床上。看着父母滴水不进,宋萍不敢再哭出声来。“你得坚强,不是还有我吗?我和你一起赡养父母。”邹广印的这句话,既提醒了宋萍,又给了她担当家庭重任的力量和勇气,宋萍逼着自己吃饭,“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偷偷地流泪,擦干泪,再劝慰父母为了我这个女儿,也要好好地活下去。”
  在小两口的悉心照顾下,两位老人的精神和身体日趋好转,日子逐渐走向正轨。
  七年前,在邹广印的提议下,他们将宋萍的爷爷、父母接到身边伺候,给他们布置房间,敞亮又干净。从此,父母帮着照看外孙,老爷爷给重外孙讲故事。一家人相亲相爱、相互扶持。
  爷爷卧床七个年头,宋萍从来没说过一次累,嫌过一次脏。“闺女这是在替我们尽孝。”说起女儿的辛苦,宋萍的父母抹起了眼泪。
  “活着就要拼一把”
她力争做到最好

  对人对事都心怀感恩的宋萍,工作起来格外投入。从事环卫绿化工作13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坚守在岗位上,逐步成长为油田红旗班组——桐凤物业站环卫绿化班班长、胜南社区绿化责任技师。
  “宋萍很能干。”这是同事们对她的一致评价。宋萍还苦学苦练绿化专业知识和技能,连续三次荣获胜南社区绿化工种第二名。“我要向第一名冲刺。”2012年,宋萍再次备战油田青工网上拉力赛,她白天工作、照顾老人,晚上服侍爷爷睡觉后再学习绿化知识,常常到凌晨两三点钟才睡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宋萍一举摘取绿化花卉工种比赛的第一名的桂冠,荣立油田个人二等功。
  “活着就要拼一把。”宋萍说,作为母亲,她想做个勤奋上进的榜样;作为班长,她想带动同事们创先争优;作为妻子,她想以有所作为回报丈夫的爱与支持;作为父母的女儿、爷爷的孙女,她想用孝行告诉老人,她能为老人养老并使家庭延续荣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