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召开,五大工程保障城市安全
油气管道隐患,今年至少整治30%
2014年02月19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段学虎
   18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暨城市公共安全提升年行动动员会举行,东营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东营市城市公共安全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全市要牢牢把握“高境界、高标准、高起点、大作为”的工作总要求,突出市政、消防、生产作业、道路交通、极端气象灾害等行业领域安全,实施一批城市公共安全工程项目,建立完善公共安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监控预警、应急准备、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提升预防和处置公共安全事故能力。
187处油气管线重大隐患整治一半以上
  开展市政工程普查。推进供排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燃气、供热、防洪、人防、路灯等市政工程系统普查,6月底前,中心城建成地下管网综合信息集中管理平台,实现中心城地下管网信息共享。建立地面挖掘安全确认制度,严防因施工引发管道事故。加强水、电、暖、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安全管理。开展供排水管网安全整治专项行动,排查整改管道安全隐患,加强管网维护和升级改造。加强供暖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安全运行维护,优化供电主网结构和核心区域电网运行方式,提高供电保障和应急能力。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保障通信、广播电视传输安全。
  加强油气管网安全管理。对综合整治第一阶段摸底排查掌握的全市1978处油气管道安全隐患,今年整治完成30%以上,其中穿越人口密集区、易燃易爆区的187处油气管线重大安全隐患整治完成不低于50%。今年完成中心城居民超期使用燃气设施维修改造工程,完善燃气阀门井、燃气调压站等关键部位燃气泄漏实时监测装置。管道燃气经营企业建立用户设施定期检审制度,中心城定检率达到100%。开展全市燃气安全集中整治行动和餐饮场所燃气专项治理活动,中心城餐饮燃气安全监管覆盖率达到100%。
中心城将新建和更换消防栓1307座
  消防安全方面,将进一步完善消防安全设施,提高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能力等,中心城将新建和更换消防栓1307座。
  开展商场、宾馆等公众聚集场所及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治理,确保疏散通道、防火门等完好有效。中心城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维保率、完好率均达到100%。提升高层建筑火灾防范能力。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达到100%。提升新建高层公共建筑逃生绳、逃生缓降器等应急避险设备器材配备率,中心城达到100%。推动已建成的15层以上高层住宅住户配备消防应急自救箱,配备率达到30%以上。
  加强易燃易爆场所安全管理。推广加油站、加气站阻隔防爆技术改造应用,对烟花爆竹零售店存货进行严格限定。今年完成中心城55座加油站、加气站HAN阻隔防爆技术改造。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完善“九小场所”网格化管理责任,强化业主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开展“九小场所”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落实基本消防安全要求,消防安全标准化达标率达到75%以上。今年中心城新建和更换消防栓1307座。
加强危化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
  生产作业安全工程,在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加强危化品等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的同时,加强建筑领域和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防范职业危害中毒。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配齐配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探索建立政府向企业派驻安全生产监督员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依法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扎实开展打非治违行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管理办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专家查找隐患的方式,增强安全检查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科学准确查找整改安全隐患。
  加强危化品等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危化品企业,深入推进生产装置自动报警与安全联锁自动化升级改造,全部实施DCS控制;今年全市规模以上危化品生产企业全部完成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开展持“三卡”(应急卡、应知卡、承诺卡)上岗活动,完善重点危险作业岗位安全保障和应急处理措施,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操作人员;做好“两重点一重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普查、辨识登记、监控等工作,所有重大危险源全部实现动态实时监控;对涉氨制冷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冶金有色企业,强化危险源辨识和监控。轻工纺织企业,配齐配全安全防护设施,有效防范粉尘、噪音等职业危害。
整治道路交通“黑点”,排查危路、危桥
  整治道路交通“黑点”。全面排查事故易发路段以及危路、危桥,纳入“黑点”管理,采取措施集中整改,加强对事故多发路段交通安全监控。结合“黑点”整治、道路建设改造,完善卡口监控和灯控路口监控系统,按规定建设隔离护栏、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主干路中小学、幼儿园门前设置斑马线、限速标志。中心城交通信号灯、交通标线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严管运输车辆运行。对进入城市的载运危化品、砂石料、土方等运输车辆,严格通行管理,合理规划通行时间和路线。加强汽车客运站管理,“三品”(易燃品、易爆品、危险化学品)检查率、登记率均达到100%。完善重点车辆安全管理相关机制和制度。旅游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危险品运输车、出租车和校车严格按规定全部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建设重点车辆交通运行信息网络平台。
  提升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跟踪监测服务,建立完善以提高24小时预报和短时临近预警水平为主的新型预报业务体系,构筑气象预警信患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加强暴雨、雾霾等气象灾害的预警能力建设。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多部门联合监测、会商、信息共享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安全检测、设计审核与验收,以及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雷电灾害调查等执法检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