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故事
2014年01月25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利津一带,自古以来就有腊月二十三祭灶辞灶的风俗。农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把贴在锅台后面的那张经受了一年烟熏火燎的灶王爷画像和两边的对联一同揭下来,再换上一套新的,然后摆上一碗用五谷杂粮面做的杂面条、一碗清水和一点剁碎的谷草,叫作祭灶。杂面当然是给灶王爷吃的,象征五谷丰登;清水和谷草是给灶王爷上天时饮马、喂马的。祭完灶后,由家中男主人摆设香案,焚烧纸钱和灶王爷画像,口中念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叫作辞灶。
   家业挥霍光
  可这灶王爷是谁呢?
  当地人传说,灶王爷姓张,灶王奶奶姓郭。
  很多年以前,有一家很富有的大户人家。主人张员外,家中良田万顷,骡马成群。光庄园就有好几座。美中不足的是,张员外虽娶了三房太太,却只有三太太生了一个儿子。
  张员外的这根独苗苗自小娇生惯养,长到十八岁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横草不肯拿成竖草。好在张家门头高,名气大,张公子十八岁那年娶了郭氏女为妻。儿子娶妻不久,张员外便因年迈体衰,大病一场撒手西归了。后来,几位太太也先后病故。
  张公子娶的这位郭氏女,也是出身名门望族,长得标致、漂亮,且性情温和,为人和善、厚道,自从嫁到张家,与张公子相敬如宾,相亲相爱。可是五年过去了,郭氏女却没能生下一男半女。加上张员外和太太们先后过世,张府便显得很是冷清。张公子想:“我爹就留了我这么一根独苗,可千万不能在我这里断了根!”于是四处托人说媒,又娶了一位李氏女。
  李氏女天生丽质,如花似玉,又打扮得娇美妖艳、花枝招展,很得张公子喜欢。
  李氏女的嫉妒心特别强。自从进了张家门,她就使尽浑身招数,想把张公子的一颗心独占过来。可张公子和郭氏女毕竟是五年的夫妻,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一朝一夕也不是容易破坏的。日子一长,李氏女看到张家上上下下和郭氏女处得很是融洽,便更加嫉妒而怀恨在心。她要争夺郭氏女的地位,便天天在张公子面前造谣言,拨弄是非,说郭氏女的坏话,挑拨张公子和郭氏女的关系,自己对张公子更是百般温柔、万种风情,直挑弄得张公子迷迷糊糊。后来,李氏女有了身孕,自觉增加了本钱,便整天在府中挺着大肚子施淫威。他对张公子说:“养母鸡为下蛋,娶老婆为生孩。家里养个不生蛋的鸡有啥用?你不休了郭氏,我就把肚里的孩子打掉!”
  张公子被李氏女软硬兼施弄得晕头转向,对郭氏女已渐渐有所疏远,如今见李氏女又以堕胎来威胁,便狠下心来写了一纸休书,将郭氏女赶出门去了。
  郭氏女被休出门后,李氏女成了当家奶奶。可她从小娇生惯养,既不会管家,也不会理财,只知道吃喝玩乐,奢侈挥霍。不到三年工夫,张家的家业便被糟踏得精光。李氏女一看,再在张家待下去,只能有罪可受而无福可享了,便抱起孩子改了嫁。
 乞讨遇旧人
  孤苦伶仃的张公子,没了地,没了房,没了老婆孩子。他不会种地,不会干活,亲友无可投,怎么活下去啊?只好拖了棍子讨饭吃。他是大户人家的后代,在四邻八乡抹不开脸皮,便远离了家乡去乞讨。
  一个寒冷的冬天,鹅毛大雪铺天盖地地下着,东北风呼呼地刮着,天冷得坐在屋里都伸不出手来,张公子却只穿着一身破衣烂衫在一个小镇上乞讨。因为下大雪,家家户户都关了大门,从早到晚,张公子没有讨到半碗粥饭。天将黄昏时分,他连冻带饿昏倒在一户人家的门楼前。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张公子醒过来了,忽然发现自己躺在热乎乎的炕头上,窗台上点着蜡烛,炕前的火炉上热气腾腾地煮着挂面,一个丫环正在往炉中加柴。张公子疑惑地问道;“大姐,我这是在哪里啊?”那丫环说:“你昏倒在我家门楼前,是我家主人救了你。你大概饿坏了,先吃点东西吧!”说完,盛上一碗挂面,端到张公子面前。张公子一见热腾腾的挂面,口水早已流下,连声谢也没说,接过碗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张公子一连吃了五大碗,这才抹抹嘴道:“多谢你家主人和大姐救命之恩。”丫环说:“你不要急着走,就在这儿好生养息养息吧。”说完,带上门走了。
  第二天一早,那丫环又来了。一日三餐,都是她做好了端给张公子享用,侍候得很是周到。
  第三天、第四天,都是这样。
  张公子有点坐不住了。一天,他对丫环说:“大姐,我已打搅你们好几天了,还未曾见到你家主人,请你带我见他一面,我好当面向他致谢。”丫环说“我家主人是一位妇人,轻易不见外人,你还是不要见她为好。”
 羞愧投火中
  五天过去了,张公子觉得自己元气已恢复了,想离开这里,就对丫环说:“大姐,请你告诉你家主人,我现在病已经好了,在此无功受禄实在过意不去,我还是走吧!”丫环说:“你先不要走,待我去回禀主人一声。”
  一会儿,丫环回来说:“今年我们这里闹灾荒,许多穷人没粮吃,我家主人打算开大灶赈济粥饭。反正你一个人也没处去,主人想留你在灶房里烧饭,你看行吗?”张公子一想,自己五谷不分,看灶烧饭还勉强会干,当时便答应下来了。
  不几天,主人家门楼前就建起了一个大伙房,砌了一盘很大的灶,架上一口大铁锅,每天煮两石米的粥饭,让那些揭不开锅的穷人来吃。张公子就在大伙房里当伙夫,烧大灶。虽说活儿不轻,可有几个小伙计帮忙,张公子一点也累不着。先前那个丫环仍是一日三餐地侍候他。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张公子学会了烧火做饭,也懂得了过日子的艰辛。
  一天,那丫环来到灶房,对张公子说;“我们主人今天要来见你,不知你答应吗?”张公子一听,忙不迭地说:“我早就想见见救命恩人了。”丫环用手一指:“你看,那不是来了吗?”
  张公子向灶房门外一看,一下傻眼了,原来门外走来的那位妇人,正是当年自己休出门的郭氏女。
  当年,郭氏女被休出张家门,无颜回娘家,便走到一个小树林中欲寻短见,恰巧被一位过路的老商人救了下来。老商人听郭氏女把事情原委细说一遍,深表同情。老商人家产富有却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他见郭氏女十分可怜,又相貌端庄,便将她收为义女,带回家中。
  郭氏女对义父视为亲父,百般孝敬。老商人病故后,郭氏女厚葬了义父,成了这家的主人。那天,郭氏女偶然遇到饿昏在门楼前的张公子,便命丫环将他抬进了家中……
  张公子见了故人,羞愧交加,后悔莫及,眼看着郭氏女就要走进门来,他躲也没处躲,逃也没处逃,一闭眼,一头钻进了烈火熊熊的灶门里。
  郭氏女眼见张公子投火自焚,大惊失色,急忙喊人来救。待大家七手八脚地将张公子从灶膛里扒出来后,他已烧成一个炭人了。
  郭氏女为此事悔恨不已,终日郁郁寡欢,终于一病不起,抱憾归西。
  玉皇大帝知道这件事后,念及张公子知错后悔,郭氏女忠贞不渝,便将自焚于灶中的张公子封为灶王爷,将郭氏女封为灶王奶奶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