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利港渔民别样的船上春节
2014年01月25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春节期间渔船被拖上岸修整。
  一位年轻渔民在渔船上布置的婚房。
  ◥船上装点红色期盼来年吉祥。
  人过年,也要在新年里换新颜。
  船上贴上“日进斗金”,期盼来年。
  春节前,渔船上都被涂上红色。
     在渤海莱州湾西岸,东营市东城东南,有一处东营的重要港区——广利港。这里生活着一群渔民,他们以船为家,到了休渔期和冬季港池封冻的时候,它们就会把船停在渔港内,或用充气皮囊将渔船拖上岸,然后在小小的船舱里过春节。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东营市近年来推行的渔民上岸安居工程,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这一群水上“吉普赛人”就会渐渐地消失了。
  以船为家
渔民要在船上过春节

  广利港的渔民是从全国各地迁徙而来的,从广利港开始接纳渔船至今,已经有15年多的历史了。在这群渔民中,他们有从济宁微山县、泰安东平县以及东北牡丹江等地区迁徙而来,聚在一起,虽然素不相识,却因为渔船相邻而成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
  时至深冬,广利港封冻,这群迁徙而来的渔民会将船统一拖上岸,在船上过别样的春节,等春节一过,就又开始张罗出海捕鱼的事宜。
  “我老家是微山县的,一起来的有好几家。在老家就是湖上的渔民,以船为家,来到了这边除了离老家远点,生活没有多少变化,只是不同的是,这边是在海港里过年,在老家则是在湖里。”渔民陈先生介绍,刚来到广利港的时候,他还是随父辈出海捕鱼,现在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渔船,当上了船老大,“过年也不回家了,在这边过了年,回老家走走亲戚,回来就要准备出海了。”陈先生介绍,现在港内的渔民都已经把广利港当成了自己的家。
  用陈先生的话说,他们这种以船为家的渔民,已经习惯了船上的日子,不少渔民在船上生活起居,甚至结婚生子,世世代代。“时间长了在船上生活也习惯了,走到哪里家就跟到哪里。”陈先生说,但是年轻人不这么想,年轻的渔民都想在岸上有个属于自己的家。根据渔民估计,现在在广利港内,还有几十户渔民一直生活在船上,春节也不例外,“到了春节就把船拖到港池东南的河岸上,百余条渔船就组成了一个临时的以船为房屋的小渔村。到了春节会像装饰房屋一样装饰渔船,然后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素不相识的人,就汇聚在一起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船舷上贴上萝卜钱
船头船尾贴上对联

  说到春节的习俗,广利港渔民的过年就像一个“万花筒”。由于港内的渔民来自不同的地区,过年的风俗也各不相同。再加上渔船小,场所有限,渔民们的春节过得简单而忙碌。春节对他们来说,更像一个为明春出海做准备的赋闲期。
  “首先就是停工,不下海捕鱼了。今年港内没结冰,很多渔船没停工,但是到了往年这个时候港内早就有冰了,渔船歇了,渔民却歇不了,我们要修整渔船。”渔民小吴告诉记者,忙碌了一年的渔船,经过海水的侵蚀,或多或少有些磨损,需要经过一次系统的维修,“重新为老船刷桐油,还要自制物料补船。”忙活完这些就差不多到年底了。
  由于广利港离东营市中心还有15公里的路程,渔民们备年货需要先走一段路到港区内,再乘坐公交车到市里。和其他地方相似,渔民过春节也要贴对联,放鞭炮。“买几副对联和鞭炮,再就是准备一些过年用的菜品,最最重要的是过年给家人添置一身新装。”老渔民胡女士告诉记者,出海打渔是一个凶险活,渔民们忙碌了一年往往都会在春节前款待一下自己,“购置新衣是必不可少的。”到了春节前,渔民们就开始装点自己的“船屋”了,船舷上贴上萝卜钱,船头船尾贴上对联,另外,船上一些地方也被粉刷成红色,“红色在老百姓心中就是一种避祸求福的颜色,出海的渔船刷上红色,能保佑渔船一年顺顺利利,来年大丰收。”
  点缀完自家的“船屋”,工作了一年的渔民们就迎来了难得的“春节假期”,渔民们除了三五成群在一块喝点小酒,就是期盼明年有个好收成。而在春节前后的日子里,酒成了渔民们最离不开的东西,不论是走亲访友还是独自在家,都会小酌一杯,直到喝到黢黑的脸上泛起红光,渔民们才会乐悠悠地在船舱里迷糊一会儿,“过春节还是苦了家里的女人,她们忙里忙外,伺候一家老小吃喝。”胡女士说,但看着男人们在狭小的船舱里推杯换盏,她脸上也会泛起笑容。
  过了春节,到了初六、初八、十六这样的吉利日子,渔民们就会挂上崭新的五星红旗,点上一串长长的鞭炮,然后推船下海,开始一年新的工作,“渔民的春节简单,但也质朴,春节期间,到了饭点,走到哪一家都能坐下来喝上两口,再来几个下酒菜,虽然不能说多么丰盛,但是却也别有一番滋味。”小吴兴奋地告诉记者。
渐渐消失的水上“吉普赛人”
  由于渔民的特殊生活习性,渔船往往是走到哪就停到哪,“有时候今年大家聚在一起过春节,明年就分别去了不同的渔港修整,渔民们就像是一群漂泊不定的海上‘吉普赛人’。”高中毕业的渔民胡女士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
  冬天的广利港上会聚集六七百条渔船,但在船上过春节的只有十几户。这种随遇而安的生活也将随着东营正在推行的渔民上岸安居工程而渐渐消失。现在越来越多的渔民已经在岸上安了一个新家,“还是岸上有家好,就相当于自己有了一个根据地,再也不用打游击了。”胡女士说,现在在广利港,坚持以船为家的渔民已经越来越少了,“以港区东南河岸的临时小渔村为例,没有房子坚持住在船上的有三分之一左右,用不了几年,就都在岸上有家了。”
  “在船上生活虽然是从祖辈就沿袭下来的生活方式,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不方便的地方,首先就是船舱小,空间拮据。另外,水电气暖都需要从陆地上接下来,也十分麻烦。只要手里有一部分资金的渔民都会选择在岸上购置或者租赁一套房子,岸上的生活比船上更舒适。”渔民宋先生告诉记者,这种以船为家度过春节的渔民将会越来越少,“这说明社会进步,时代在发展,渔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渔民提前准备的年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