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车道,解决“潮汐式”拥堵
交警部门接受委员建议,及时治理交通问题
2014年01月25日  来源:黄三角早报
【PDF版】
  府前大街增加的左转的机动车道。
     文/片 本报记者 聂金刚
    2014年东营市“两会”期间,城市交通问题成了政协委员们关注的话题,其中多名委员提出治理府前大街与沂州路路口上下班时间出现的潮汐式交通拥堵情况。24日,记者从东营市交警部门获悉,交警部门了解情况后,立即联合城管部门研讨方案,目前已通过调整车道的方法,将这一潮汐式的拥堵问题解决。
  上下班时段常单向堵车
主管部门拿出3套方案

  今年“两会”上,政协委员刘世勤提交了科学设置道路交通通行信号的提案。他经过调研发现,东城大多居住区在城市北部,办公区域在城市南部,早晚交通流量不同,上班时间向南通行车辆较多,下班时间向北通行的车辆较多。府前大街与沂州路路口是最好的例子,下班时间府前大街由西左转向北车辆增多,有时等待通行的车辆排队超过金水桥。由于金水桥桥面较高,看不到桥对过的道路情况,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其他委员也提出了相关问题。
  东营市公安交警支队直属三大队教导员石铁军介绍,周海林支队长对府前大街与沂州路路口的问题作出批示后,直属三大队第一时间行动,联合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管理局一起看现场,并在短时间内制定出了三套方案。
  石铁军介绍,第一套方案是通过调整红绿灯配时来增加通行量,第二套方案是挪自行车道,第三套方案是拓宽沂州路。通过比较,交警部门确定了最可行的第二套方案。确定方案后,直属三大队进行了实验,通过交警指挥、锥形筒隔离等方式,指挥车辆从新增加的车道行驶。两天的实验证明,增设车道的方法效果很好,上下班高峰时不再出现以往车辆排队排到金水桥上的情况。在实验的基础上,东营市公安交警支队设施科工作人员完成了道路交通标线的施划。
调整车道效果明显
将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24日下午,记者来到府前大街与沂州路交叉口,看到府前大街由西左转向北的车道增加了一条,车辆有秩序地通行,没有出现大量车辆等待的情况。直属三大队民警李海滨负责在府前大街与沂州路交叉口执勤,最了解这一路口的情况。李海滨告诉记者,以前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就需要民警疏导交通,现在车辆基本能在一个绿灯时间内通行完,调整车道的效果很明显。
  东营市公安交警支队直属三大队大队长邵建忠介绍,府前大街增加了左转车道,车辆通行能力增强,同时为了不让车辆在路口扎堆,交警部门也对交叉口处沂州路的双车道进行了调整,缩短车辆通过时间。沂州路东侧非机动车道改为机动车直行车道,西侧非机动车道改为机动车右转车道,非机动车道改到绿化带以外。新施划的非机动车道分为自行车道和人行道,为了提醒市民正确行走,交警部门在路口醒目位置设置了交通标识。
  “调整车道只是临时措施。”邵建忠介绍,东营市正在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成后交通信号灯是和交警指挥中心连接的,交警可以通过指挥中心调整红绿灯的配时,进而达到车辆通行最大化的效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黄三角早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