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3年12月28日
作者:
-
【PDF版】
|
|
|
|
|
■申学利
时间就像剃头刀子,眨眼的工夫就把一片片的日子削进历史的垃圾箱,怎一个快字了得。13年的列车就要驶向终点,14年的站台就在眼前。明年的元旦只有一天假,和没放没什么区别,本来元旦就不被重视,这回我对它彻底失望了。不料这几年却有一个赶在元旦之前的洋节——圣诞节,具有愈演愈烈之势,竟然要抢了中国“大年初一”的风头。 在我居住的小区附近,新近开了一家练歌房,气派豪华,引人耳目。12月里的一天,我忽然发现练歌房前的广场上,有人踩着高梯子在扎一个危耸的架子。我开始纳闷,要放露天电影吗?不可能吧,外面太冷。第二天我再去看的时候,架子不见了,在原处矗立起一棵两三米高像松树的假树,锥形的树冠上,缠绕着一层层的电线,上面缀满了密密麻麻的霓虹灯泡,树尖上是一个彩纸扎成的大风车,树身上还散落着数颗金光闪闪的“雪花”。白天总觉得它有点不伦不类,可晚上我和妻溜弯转到练歌房前的广场上时,一树的流光溢彩,灯火明灭,像无数颗眼睛眨呀眨。把周围的汽车和大理石地面映照得斑驳陆离,一片朦胧。 我和妻在广场的车阵里穿行,这是一棵什么树呢?妻子的疑问正好被从汽车上下来的一个时尚女听到,她回眸一笑,这叫圣诞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洋节大张旗鼓地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圣诞节……点缀穿插于我们的固有节日中,大有以假乱真之势。仿佛比我们的“国产”节日更加有味道和魅力,尤以年轻人为众,他们是洋节的引入者和崇拜者。 回头想一想我们的法定节日,本来放假是过节的,但是却几乎都成了假日,放假的代名词就是旅游,携家带口倾巢而出,或自驾或组团,奔赴名山大川,古迹老城,非如此就算虚度黄金周。人看人,车挤车,“风景都被挤丢了”。远途劳顿,怏怏归来,后悔外出受罪;但不出去又怕辜负时日,一年能有几回游?是出也劳体不出也忧心。反观那些洋节,倒轻松了许多,几乎没有外出旅游的冲动,仿佛它们都是室内活动。虽然不放假最多赶巧了碰上个周六周日,人们都往市内跑,亲朋好友,去K歌去咖啡厅,互赠礼物,相守平安夜。洋节像巧克力像口香糖,越嚼越有滋味;而中国节则像玫瑰像刺槐,想拥抱却被温柔的刺扎伤。 整个的十二月里,这棵引人注目的圣诞树,仿佛每天都在生长发芽,寒风没有冻伤它的热情。看着这火树银花,耳边萦绕着曼妙的歌声,圣诞节竟如此惬意怡人,节日的移植,成活率还蛮高的。一种神奇的幻觉把我招引,生活在一瞬间游离起来,不再古板坚硬深沉。生活的夜晚就应该是仙境,而不是只因疲乏而昏昏睡去。 今天是24号,我和妻又“到此一游”,今天的人格外多,广场上人头攒动,一群群年轻人携手扶肩,笑语欢声。我和妻本想一走而过,但鬼使神差一连绕着广场转了好几圈,还不住地朝人家少男少女经常光顾的练歌房“飞眼”。 忽然我兜里的手机响了,是儿子的,他正在外地上高职。“爸,您和妈在一起吗?今天是圣诞节前的平安夜,祝您们圣诞节快乐!永远健康!”儿子的问候,使我喜出望外,就如同突然降临的“圣诞老人”送给我的玲珑精妙的礼物。 徘徊在冷气阵阵的城市广场,身边的圣诞树不那么刺眼了,也许过了节它就会被拆除,但我却从十二月里遍地生长的圣诞树,看到了风雪过后真正的春天和春天里迷人的蜂绕蝶舞的花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