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2月19日
作者:
-
【PDF版】
|
|
|
近日,有网友称,在嵊州市客运西站附近看到一名成年男子用铁链牵着一名男孩在街上行乞。男孩名叫何自立,今年11岁,一岁时从床上摔下后,无钱医治,脑袋有些不正常,随时会打人,为防止孩子乱跑和弄坏东西,只能用铁链将其套住。 男孩母亲今年夏天患肿瘤离世,其父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今天,当无数心怀悲悯的目光聚集在这个孩子身上,当微博上众多的网友开始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捐款捐物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互助、友爱的社会团体。只是,当爱心升腾浓浓暖意的那一刻,其背后也赤裸裸地反衬着这个社会救助系统的缺位。那些心怀善意的人,那些怀着慈悲心肠去关注这一悲情事件的人,他们所做的,无非是在为缺位的社会救助买下良心的罚单。 无需赘述,贫穷是这个孩子悲苦的根源。如果孩子的家庭富裕一点,也许当年从床上摔下后就不会落下如此痛心的病根;如果后续的家庭条件能够得到改善,孩子也许就不会被拴在冰冷的铁链上;如果我们的社会救助系统能够给他们及时的救助,或许,出现在你我眼里的,就不再是那刺痛人心的现实图景。但是,生活容不得假设,时光也不会倒转,唏嘘惋惜之余,我们只能一声悲叹。我们能做的,只有不停的检视和反思,并尽可能多的为那位孩子送上“迟到”的关怀。 从现有信息看,网络上对孩子的救赎已经开始,但必须厘清的是,只有制度才是救赎的良药。民间力量固然可以聚沙成塔,但如果没有制度托底,民间力量只不过杯水车薪,而像我们这些疼痛并感受到公民责任的人,只不过是在为社会救助的缺失买下罚单。 我们如此愧疚于一个年少的孩子,只因他的悲苦遭遇让每一个生者都感受到了社会责任缺失之痛。遗憾的是,我们还不清楚在其它地区,还有多少孩子和他一样有着同样的命运?而这之中暴露出来的社会救助缺位,又何曾不具有普适的社会意义。 (张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