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冬日民工生活—— |
“6元公寓”迎来千余民工水电暖齐全,还能免费洗衣服 |
文/片本报记者段学虎 | |
- 2013年12月13日
作者:
-
【PDF版】
|
|
 | 公寓内条件不错,还给住宿者统一提供床铺和被褥。 |  | 公寓食堂内有消毒柜和冷冻设备。 |
|
寒冬来临,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条件备受关注。12日,记者探访了东营“乌托邦”农民工之家发现,农民工的居住的“6元公寓”内,不但水电暖齐全,被褥免费,还能免费洗衣服。记者从管理方了解到,东营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比较好,但是类似“乌托邦”农民工之家之类的农民工公寓,不易复制。 集中供暖 2小时有热水 农民工拎包入住 12日,记者来到,位于东二路以东北一路路南的为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大院内的两层楼房。走进公寓,记者看到,这里的房间设置类似学生宿舍,每个房间住4-8人。在靠近窗户的位置,暖气片已经热了。“晚上回来,暖气很热,大伙儿在一起胡侃大山,挺热闹,比自己在外面租房子好。”一位姓刘的民工告诉记者。今天他没等到活儿,正坐在宿舍里和家人通电话,告诉家人他在这边的情况,“挺好的,被子也是公寓提供的。”整体上来说,6元公寓已经越来越得到进城务工人员认可,不少人开始把公寓当成家。 为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海清介绍,从9月中旬公寓开业以来,两栋民工公寓已经迎来了1200多名住客。“除了回家的,还没有来住几天不满意而走的,尤其是冬天,公寓的条件和各项配套设施引来了一些在工地住板房的长期建筑工,目前公司总共有2000余张床位,入住率已经达到了60%多,如果不是赶上务工淡季,估计还能多几百人入住。”周海清介绍,该公寓的收费价格基本是成本价,“水电都是免费的,每个房间里的床、被褥、脸盆、暖壶都由我们提供,农民工是拎包入住。天气变冷后开始试供暖,公寓内24小时供应热水,另外,每层楼里还有公共洗衣机可以免费使用。” 搞农民工歌唱晚会 食堂“大厨”也是民工兄弟 除了硬件条件好,公寓内还注重营造出门在外互帮互助的氛围,走廊里贴了不少温馨标语。“昨天,我刚搞了一场农民工歌唱晚会,七天前食堂开业了,从厨师到保洁员,全是我们农民工来担任。等小卖部等配套设施陆续完善起来,这里将成为功能完善的小社区。”周海清介绍了公寓受农民工青睐的原因,“主要是便宜,我们的房间最高的10元/天、最低的只有6元/天。算起来比那种最实惠的小旅馆还便宜。” 周海清介绍,目前为民劳务市场的务工人员主要以打零工的短期工人为主,但由于条件好,也吸引了附近工地上的长期工,“工地上一般就是简易板房,比我们的公寓条件差不少,入冬以来公寓接纳了附近工地上的长期工人500多人次。”
公寓受热捧 明年可能爆满 “东营的务工人员居住环境整体上还是挺高的,一般长期工也会住进简易板房了,我们这个劳务市场共有劳务工人3000多人,这是东营规模最大的劳工市场了,目前有居住需求的外地务工人员基本上都能住进我们的公寓。”周海清介绍,现在正值用工淡季,明年春天,劳务公司的公寓2000张床位可能爆满。 “刚开业的几天,只有十几个人,我现在还清晰地记着他们的名字,但仅过了两个月就已经接纳了1200多人居住,更说明问题的是,没有一个因为不满意居住条件而离开的。”周海清介绍,“务工人员共同语言多,喜欢集中居住,现在已经有人要求春节期间居住。他们已经开始把这里当做他们在城市里的一个家。” 但周海清同时认为,6元公寓这种模式,复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推广起来比较难。首先选址很重要,附近需要有一个短期务工群体来支撑的劳务市场。“省内一些一元公寓最后也失败了,就是因为选址问题。农民工公寓离城市繁华地段太远不行,必须能让务工人员更容易找到工作,另外还需要便宜的价格和完善的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