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2月03日
作者:
-
【PDF版】
|
|
|
本报记者 李玉亮 见习记者 王晓乐 11月30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宣布时隔一年之后再度开启IPO,该意见公布后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进行相关准备工作才会有公司完成相关程序,预计到2014年1月底约有50家企业能够完成程序并陆续上市。
政府放权 由核准制转向注册制 IPO重启在即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东营也有不少企业对此十分关注。王先生是西城石油慧谷内的一家企业的财务总监,听到IPO重启的消息后,他十分兴奋:“企业发展势头不错,也需要更多的融资,我们早就在筹谋创业板上市的事情。之前由于IPO暂停,上市这个通道走不通,我们也是感觉很无奈。现在上市的通道打开了,对我们是个好消息。” 此外,他还对此次IPO重启有了更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我感觉这次IPO重启,主管部门进一步放权。原先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它来审核,所以效率很低;如今将一部分职能让渡给市场去实现,更加开放也更加高效。市场上有这么多保荐机构,这些机构里大量的会计师和律师能够对企业的投资价值做出判断,这些东西就不需要政府去做了,政府所要做的是对发行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内容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不判断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改由投资者和市场自主判断。” 关于市场最为关心的发行节奏,相关部门负责人说,今后发行节奏将更加市场化:新股发行的多少、快慢将更大程度由市场决定,新股需求旺盛则多发,需求冷清则少发或者不发。发现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内容存在违法违规情形的,严格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发行人公开披露的信息,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股票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导致的风险。但在散户投资者占据多数的A股市场内,市场能否担起这个责任还是未知数。 东营股民 不想被冲击 但做好了心理准备
不少老股民之前曾表示,这是目前A股市场的最后一个利空。12月2日,记者在齐鲁证券东三路营业部了解到,当天早上股市一开盘,大部分银行、证券类股票就一路看涨,但一个小时以后,大盘开始整体回落。许多股民一早就来到了证券公司,观望新政策发布之后大盘的形势。 刘先生(股龄8年):新政策发布前大盘稍微有些涨幅,但暂时不会考虑买新股票,前段时间涨势比较好的现在都跌落了。 张女士(股龄11年):股市整体涨少,跌多。如今又将新增50支股票,大市上的股票越来越多,散户难赚钱呀。 王先生(股龄17年):还是稳健经营为主,新股票必定会冲击老股,股盘太大,投准难。 杨先生(股龄7年):今年应该不会有新的行情出现了,下午许多老股民都打算出仓,我上周就不做了,下一步准备投资新股。 李先生(股龄12年):还是应该充分分析新政策,再观望一阵,等股票正式上市再说。目前来看,对老股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对股市影响 短“空”长“多” 创业板一度大跌近8% IPO重启,昨日两市大幅低开,随着银行、券商、保险股走强,沪指一度翻红,后再度回落,创业板大跌逾8%,创历史最大跌幅,9成个股下跌。 招商证券认为,IPO开闸增加了市场供应,给存量资金带来一定的分流效应,对市场影响偏向负面;但优先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等可构成对冲因素,因此市场保持现有趋势的概率较大。 与其观点类似的机构很多,而中信证券则更为乐观。它认为,改革是巨大的进步,将改变A股“重融资、轻投资”的过去。分三个角度来看其对二级市场的影响:长期,为下一轮牛市奠定基础;中期,不会影响市场运行趋势;短期,存在一定冲击,小盘股长期存在的对大盘股溢价,将出现趋势性下降。 虽然证监会明确IPO重启时间在2014年1月,市场关注的重大利空已出尽,但改革新政仍可能给今年以来表现优异的创业板带来冲击。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微博)认为,新股发行改革对于大盘而言属短“空”长“多”,但对创业板则是利空。市场普遍预期,前50家拟上市公司经过证监会多次财务核查,质地优良,因此存量资金将从二级市场流入一级市场。估值水平相对居于高位的创业板公司无疑面临更大的下行压力。当然,业绩增长明确的公司抗跌能力相对较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