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技术让万亩槐林免遭污染 |
| “钻井液不落地”实现泥浆回收再利用本报记者顾松通讯员王伟才李伟李振华 | |
- 2013年11月27日
作者:
-
【PDF版】
|
|
|
 | 渤海钻井总公司今年1至10月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同比降低6%。 |
|
近年来,渤海钻井总公司围绕胜利油田大力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通过积极推进网电钻机改造,今年1至10月,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253吨标煤,比去年同期降低了6%,所施工井的无污染作业率、废水循环利用率、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均达到98%以上。钻井井场施工中,渤海钻井大力引进和推广“钻井液不落地”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环保生产零污染。 缩小井场,保护生态 进入11月以来,在胜利孤岛油区的万亩槐林旁边,坐落着南17井组的11口井,这一井组是渤海钻井总公司“钻井液不落地”新技术的试点工程,也是中石化重点科研项目。通过使用这种新技术、新工艺,万亩槐林没有受到丝毫污染。 渤海钻井总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在传统的钻井施工中,在建挖地泥浆池时需要严格做好防雨、防晒、防渗漏等措施,才能确保废水不渗入地下,完井后的泥浆固化处理也需要一系列繁琐的工序。而4017钻井队采油“钻井液不落地”新工艺,对钻井液进行集中固化处理,用8个泥浆回收罐代替挖地泥浆池,收集和循环废弃泥浆,随时将施工中产生的废液及岩屑集中回收处理,实现了对环境的“零污染”。 今年以来,渤海钻井总公司围绕打造“绿色钻井”目标,大力引进和推广“钻井液不落地”新技术新工艺,推动环保生产零污染,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这一新技术的优势不止体现在废水处理上。由于使用了体积小、易于迁装的回收罐,施工11口井所占用的土地面积较常规井场减少了近五分之一,原先需要70米宽的井场,现在只要55米就完全能够满足施工需要,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周边槐林的破坏。 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废液污染,他们把井组施工中使用过的泥浆回收储存,添加处理剂后补充到新井的循环泥浆中。这样不但从根源上减少了废液的产生,实现了废泥浆的循环利用,使废弃物变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还加快了施工节奏,降低了生产成本。 绿色生产新技术也给钻井队带来了烦恼——施工速度受到一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对口井施工全过程进行详细分解梳理,分析出了钻井液循环排量与井径扩大率和起下钻次数的关系。为此,他们创新应用了偏心扩眼器等工具,调整钻具结构,弥补对施工的影响,在绿色生产的同时,加快了钻井速度。 目前,“钻井液不落地”工艺已成为这个公司一项成熟技术,通过南17、南20、中11等二十余口井的印证,使用该工艺施工一口井的速度,已经与使用传统泥浆池的速度不相上下,获得了提速提效和清洁生产的“双重”收益。
6年减排2.39万吨 在渤海钻井总公司大力实施绿色低碳中,积极推进网电钻机改造,6年来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当量2.39万吨。今年1至10月,万元产值综合能耗0.253吨标煤,比去年同期降低了6%,所施工井的无污染作业率、废水循环利用率、废水废气排放达标率均达到98%以上。 今年7月,在渤海钻井土耳其UGS-6井施工中,网电钻机驱动试运行圆满成功,这是胜利石油工程队伍首次在海外市场实现网电钻机改造。经测算,该井比上口井节约成本70余万元,劳动效率明显提高,而且减少了56吨的柴油能源消耗,相当于少排放了1.06吨二氧化硫。 网电钻机与柴油动力钻机可以说是天壤之别。柴油动力钻机通常配有3台柴油机提供动力,2台柴油发电机负责电力供应,一运转起来就轰隆作响,排气管冒出滚滚浓烟,其中不仅包含二氧化碳,还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等影响环境的废气。在平常维修保养柴油机时,也不可避免地会滴落一些油污。 而网电钻机相比之下简直就成了“高富帅”:噪音小,效率高,成本低,油污少,维护保养方便,更不会排出废气,因此特别受到干部员工青睐。 从2007年起,渤海钻井就迈开了网电钻机改造和箱式节能变压器推广的步伐。今年新改造了3台网电钻机,同时使用了13台箱式节能变压器,效果相当于每个钻机月减少消耗柴油5吨。 除此之外,这个公司还严格抓好节能减排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他们将节能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基层队,制定了可行性强的节能管理办法。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节能指标完成情况与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挂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