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利港环抱式港池规划过审 |
| 港区岸线全长超30千米,将满足腹地货运需求 | |
- 2013年11月27日
作者:
-
【PDF版】
|
|
|
|
|
文/片 本报记者 杨玉龙 通讯员 徐芳 国文浩 广利港区是东营市及周边地区最近的出海口,但自上世纪90年代起,因航道淤积严重,较大货船无法驶入,广利港区被作为渔港使用。26日,《东营港广利港区总体规划》通过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专家组审查。按照规划,广利港区将华丽转身,通过建设南北防波堤形成环抱港池,成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支撑、东营发展临港产业的重要平台。
规划建5000吨级航道,两万余米防波堤 26日下午,《东营港广利港区总体规划》正式通过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专家组审查。按照《规划》,从广利河口两侧沿航道轴线向东建设南、北防波挡沙堤,北防波挡沙堤长度约为13275m,南防波挡沙堤长度约为13625m,间距1800m。航道等级近期按5000吨级,远期按10000吨级发展。 新的港区将由北作业区、南作业区和东作业区组成。北作业区位于广利河口北侧,主要布置为10个集装箱泊位、20个通用泊位和2个客运滚装泊位,岸线全长5.6km。作业区陆域纵深2000m,其中码头生产作业区纵深500m,后方物流园区陆域纵深500m,临港工业区陆域纵深1000m。东作业区位于北防波挡沙堤内侧,规划为65个液体化工泊位和预留发展区,岸线长约9.9km,作业区陆域纵深500m,远期可根据发展需要向防波堤北侧扩展陆域空间。南作业区位于广利河口南侧,规划为预留发展区,岸线全长约15.7km,可布置87个泊位。 这样的建设规模,对广利港来说,将是一次华丽的转身。据东营市港航局工作人员介绍,广利港区始建于1985年,由胜利油田投资,1986年建成通航。至1991年,由于港道回淤严重,加之河口拦门沙影响,较大货船已无法驶入,1992年,胜利油田将广利港区移交东营市转为渔港使用。“20世纪80年代,胜利油田曾规划在广南水库东边建设广利电厂和与之配套的3000吨级运煤码头,就因为当时广利河河口泥沙淤积严重,最终决定停止建设广利电厂。”工作人员说。 到2020年,货物吞吐总量将达1900万吨 广利港区是东营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营也在大力发展东营港区,现在发展广利港区是不是多余?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鹏认为,东营港区与广利港区的定位不同,就不存在冲突问题。“东营港区主要发展的是液体化工码头,服务于临港工业园的石化产业,而广利港的服务对象是后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且两个港口相距83公里,开发时间上一前一后,建设上也没有排他性,两个港口互不影响。” 刘鹏还说,广利港区的建设,将满足经济腹地货物运输的需要,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据了解,东营经济发展呈现“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特点,东南部的东营区和广饶县是全市生产、生活的主要聚集区,以29%的土地面积集中了人口的63%、工业总产值的52%,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伴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物资运输需求快速增长,但港口建设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东营港航局工作人员介绍,腹地物资主要通过青岛、天津港出海,距离高达280公里和300公里,距东营港区也达90公里,这就增加了运输成本,削弱了产品竞争力。而广利港区紧邻主城区,与东营区政府距离仅20公里,其开发建设,将为区域经济创造较为便捷的出海通道,提升经济开放程度。 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胜利工业园内,有华泰化工、方圆铜业、中凯风电、吉奥汽车等大型企业,产品和原料海运需求巨大。煤炭、矿石都是海运的大户,按照腹地需求分析,加上液体化工和其他货物,到2020年和2030年,广利港区吞吐总量可达1900万吨和3300万吨。 完善立体交通网络 助力蓝色经济发展 据东营市港航局工作人员介绍,东营港将形成以东营港区为主,以广利港区、北广港区和广饶港区为辅助的港口体系。其中,东营港区主要为腹地经济、临港产业、海上油田开发服务,将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能源、原材料、集装箱等多种物资及滚装运输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性深水港区,并有条件发展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综合物流中心。广利港区主要为东营市东部地区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服务。广北港区服务于小清河沿岸地区,为腹地内生产生活所需的散杂货运输服务。广饶港区以小批量散杂货运输为主,为港区腹地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服务。 “广利港是东营市发展的支撑和对外通道,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广利港建设工程,是2013年东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的17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工程也是完善东营市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一环。”东营市副市长田青云说,它的建设,将进一步畅通东营与周边城市及经济区的联系,形成便捷的海上运输通道,提升东营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也是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对加快蓝色经济和临港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