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营最大规模海参加工厂投产运行 |
每日可加工处理海参50吨 | |
- 2013年11月23日
作者:
-
【PDF版】
|
|
 | 工作人员正在解剖海参。
本报记者 任小杰 摄
|
|
本报11月20日讯(记者 任小杰 通讯员 王晓东) 20日上午,东营市海参开捕仪式在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举行,标志着东营市海参开始规模上市。同时,每日可加工处理海参50吨的东营海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海参加工生产线投入运行,生产线的投用可以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海参的品质。 20日上午10时许,在东营海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海参加工生产厂,30余名工人正在对海参进行解剖。据工人冯守兴介绍说,这一天是他们加工厂正式投产运行的日子,每个工人一天可以解剖2000多只海参。 东营海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宁鲁光介绍,海参加工厂每天可以加工处理海参50吨,对养殖场来说,等于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因为海参的捕捞时间是一定的,但是市场行情很难估测,之前的时候,不管价格高低都要对海参进行出售,现在就可以在海参价格低的时候,对海参进行加工储存。等到海参价格高的时候再进行出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海参的品质,还可以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 记者从蒸煮间看到工人正对400斤海参进行蒸煮。工人介绍说,海参蒸煮后,就可以进行冷冻保存了。另外,海参浑身都是宝,蒸煮后剩下的汤还可以进行过滤提取,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据了解,东营市对海参养殖也一直有着很多的扶持政策,2003年,东营市开始引入海参进行池塘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从而实现了“东参西养”巨大突破。从200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为了有效推动海参产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扶持海参产业发展的意见》,连续3年每年由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用于海参产业的政策扶持。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期,东营市海参产业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全市海参开发面积达到26万亩,海参养殖及育苗单位63家,育苗水体达到57.8万立方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