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1月16日
作者:
-
【PDF版】
|
|
|
利津老县志中记载有女儿渡,但是“女儿渡”三个黑黑的宋体字下面,并没有更多的叙述,只有“距县城东北九十里有古津渡口女儿渡”竖竖一行蝇头细楷。但关于女儿渡的由来,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黄河南岸有一员外家的小姐被选入宫中。为了送小姐渡过滔滔黄河,也为了小姐日后回家省亲方便,员外就在这黄河岸边倾家荡产地造了一艘大船。大船造好了,小姐哭别爹娘踏上了北上京城的不归之路。一年又一年,女儿未能归家,身在老家的爹娘不知道远在京城的女儿过的如何,便整日挂念,茶不思,饭不香,夜不能寐,老员外两口终身患疾病,在思念中相继病逝。 尽管这地方是沾了员外女儿的光才有了渡口,尽管这渡口最早的船是为女儿建造的,可是后来这渡口上的船家却不愿意摆渡来来往往的女儿们。这是为什么呢?据传老员外去世后,他倾家荡产建的大船也就没有了主人,亲戚邻里为了纪念他,就把这艘大船当成了南北两岸的摆渡之船,供黄河南北两岸的乡亲、过客乘坐。这渡口也渐被人们叫成了“女儿渡”。 但好景不长,这艘大船就沉没了。因为有了这艘大船,南北两岸的百姓交通就有了保障,交往更加密切,相互结成良缘也变成了常事,大船也经常载着新娘过河。但这种好事引起了那年迈色衰的河伯的羡慕,看到年轻貌美的女儿新生歹意,便在一次迎娶新娘的路上施展妖术将大船沉没了。 从那以后,女儿渡的渡船只剩下了一条条小船,并再有隔河而嫁的人家,那女儿要先跪在岸边祈祷河伯,并且上了船后要给船家十倍的船钱。若是初次渡河的女儿,要扔进河里几枚铜钱当作买命钱。后来,这女儿渡渐渐萧条冷落了许多,仅留下了“有钱难买女儿渡”的老话。 再后来,黄河有八九年不走这儿,女儿渡就完全废弃了。解放以后很多年这儿又形成了渡口,但这渡口不叫原来的名字了。这渡口有那么十多年很是兴盛了一阵子,因为黄河北岸发现了大块大块的油田。虽然渡口添置了很大的轮渡,白天晚上不住地渡,河边还是充斥着人们“嗷嗷”的呐喊和汽车“滴滴、滴滴”的尖叫声。于是,这地方除了女孩儿家过河要扔钢鏰儿的旧习俗外,又增添了等候过河的一字长蛇阵似的车辆。 我的外祖母曾给我讲过好些女儿渡的故事,外祖母也唠叨过好些黄河上要有桥的盼望,然而她老人家终于未能等到有桥的那一天。 后来,女儿渡处有了黄河的一座大桥。这座桥是当时国内最长和跨度最大的一座公路桥。 (胡毅然 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