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等治黄功臣于祚棠 
  • 2013年11月16日  作者:
  • 【PDF版】
更多
  于祚棠,利津县店子乡于家村人,1899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其父于登甲一生务农。因家处滨河之乡,水灾连年,庄稼歉收,生计困难,于祚棠幼时便靠走街串巷卖馍馍糊口度日。年轻时便投身治理黄河汛情,曾多次立功,山东河务局授予他特等治黄功臣称号。
  秫秸捆填塞洞口 奋战20个昼夜终转危为安
  1921年7月19日,黄河在宫家决口,洪水将其家产洗劫一空。于祚棠一家人露宿大堤之上,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其父为求生计,携眷迁至河东许家村大王庙内栖身。是年8月,22岁的于祚棠投身治河,先在南四营充当汛兵四年,后任工班班长十年,汛目三年,先后驻守佛头寺、小街等险工段。在多次抢险和堵口工程中,历尽艰辛,饱经风霜,熟练地掌握了修防工程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治河经验。
  1937年7月,他升任北六分段第三防守汛汛长,驻守王家庄险工。1938年6月,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在河南花园口扒堤放水,黄河改道入淮。后来日寇入侵,利津沦陷,山东河务机构撤销,于祚棠亦归家务农。
  1946年,蒋介石集团突然决定堵复花园口门,妄图逼黄河水东流,淹没人民解放区。废弃多年的黄河堤坝,已是千孔百疮,治黄事业百废待兴。48岁的于祚棠,又应聘参加了人民治黄队伍,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反蒋治黄斗争,先后担任利津县治黄办事处工程股股员、副股长、工程队队长等职,负责驻守王庄险工地段。
  王庄河道,是黄河上河道最窄狭的地段,是著名的“窄胡同”。这里坐弯顶冲,河势十分险要。原来的旧河堤虽经修复加高,但多年不行洪水,所以1947年汛期一到,便险象丛生。9月初,黄河归故后的首次洪峰到来,修复不久的埽坝多处出现险情。23号以下十多段秸埽掉蜇入水,顿成大险。正在紧急抢险之际,国民党军飞机又在空中轮番轰炸扫射,料垛被击中起火,三个民工身负重伤,一个民工被打死在于祚棠身旁。义愤之中,于祚棠把生死置之度外,和党政领导一起指挥千余工人与民工冒死抢险。一连坚持了十四个昼夜。但此时大水仍然有涨无退。在料物烧光用尽,险情仍然不止,临河大堤坍塌待溃的情况下,指挥部决定放弃一线大堤,退守二线套堤。
  9月20日晨,临河大堤终于塌开,河水扑向套堤。套堤是汛前抢修而成的应急工程,靠水后渗漏不断出观。于祚棠东奔西跑指挥大家奋力抢堵。突然,套堤出现漏洞,水流从洞口喷涌而出。于祚棠奋不顾身和抢险队员在临河拉手结成人墙在水中循序探摸,终于在地面找到洞口,便接二连三地向洞口抛麻袋、塞料物,都无济于事,又将一个大网包填入,也被水流挟带着从背河喷出。洞口越冲越大,人们心急如焚。泡在水中的于祚棠看到堤上还有一些秫秸,他想喊人去抱,早已干哑的嗓子却喊不出声。他急中生智,冲到堤上,扛起一个秫秸捆插入洞口,示意众人仿效,众人见状也纷纷抱起秫秸捆向洞中填塞,水势见缓后,忙用软料,麻袋覆盖,终于将漏洞堵死。就这样,于祚棠与工人、民工一起,冒着枪林弹雨、狂风恶浪,奋战20个昼夜,抢修埽坝23段,堵塞漏洞16个,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战胜了黄河归故后第一次洪峰,免除了一场溃决之灾。
以红淤泥代替石料 迅速控制险情
  1949年秋季,黄河出现大的洪峰。洪水拍岸盈堤,汛情异常紧张。仍在王庄险工驻守的于祚棠,为了防患于未然,查勘了当地的河势,预计大溜可能下延,便主张在可能出现的堤段事先备足料物。大水到来之后,果然在所料堤段内有七、八段埽坝同时出险。41号、42号埽掉蜇溃膛尤为严重,连续抛料三十多批始见稳定。于祚棠这时正在生着满身疥疮,两腿肿得发亮,仍和大家一起昼夜修工抢险,从未离开过现场。后来,黄河大溜又下延到48号(现43号)磨盘埽前,一小时之内埽身尽没水中,堤身塌陷6米多长。而抢险急需石料,整个险工段只有300多立方,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全河40多处险工都在告急。靠从别处调运石料也不可能。危急关头,于祚棠沉思片刻,大胆地提出以红淤泥代替石料,以解燃眉之急。他指挥工人、民工用一万多条麻袋装入3000多立方红淤泥抛至埽前,很快制止了险情的发展。与此同时,垦利县的左家庄、一号坝两地抢险员也在为险重无石料而焦虑。得悉此法后,即行仿效,迅速将险情排除。汛期过后,渤海行政公署、山东省河务局授予他特等治黄功臣称号。在此之前,他还荣立一等功三次。
  1950年,苏北潮河决口屡塞不成。应华东水利部之邀,于祚棠率领一个工程队前往支援。在对口门进行详细查勘后,于祚棠与当地河工一起分析了堵口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该处河底系油泥河底,在他提议下改以秸料进占,只用了两个小时就顺利合龙,此事深为当地河工折服。后来,他又被邀请协助修建沂河束水坝工程,热情地为当地工人传授技术,使工程提前完成。华东水利部等部门曾两次赠旗表彰。由于他对工作满腔热情,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在修复黄河堤坝工程中做出了优异成绩,1950年8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1年3月,王庄凌汛决口开始堵复。年逾五旬的于祚棠不顾水冷刺骨,仍亲自带领工人下水打桩编柳,修做透水柳坝,缓流落淤。堵口进占时,他在西岸掌坝,寸步不离捆厢船,直到合龙闭气后才放心离去。1955年五庄堵口工程开始,他率领工人、民工苦练操作技术,一起在风雪中昼夜苦干,两眼熬得红肿,仍然事必躬亲,多次受到表彰嘉奖。
凭借多年经验预测险情 防患于未然
  于祚棠生长在黄河边,一生从事治黄事业,对黄河有着很深的感情。不论酷暑还是严冬,他每天总要到河边对河势、水情进行观察分析。通过潜心研究、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治河经验。黄河归故之初,利津段河道溜势演变十分剧烈。他凭多年经验,深知溜势变化非同小可,稍有疏忽就可能陡出巨险,措手不及。因此,他总是把观察到的情况及时汇报给领导,做到预筹对策,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1949年秋汛之前,他预见到王庄险工溜势将下延。洪水到时,果然如他所料,因他早已建议安排储料待工,大水到来后抢险便有了主动权。23号坝以下的龙门口前水深10米,河底为流沙层,一旦出险,后果难料。他用柳淤枕排换掉沙底,强化了埽根,解除了后顾之忧。1952年汛期,他根据麻湾险工溜势上提的趋势,料定宫家险工溜势将会下延,建议及早将58号坝接长,挑溜外移,避免了险工以下塌岸成险。1956年汛期,滨县龙王崖溜势陡变,北岸滩地坍塌严重,任其发展将会导致王旺庄险工溜势下延和打渔张引黄闸脱溜,造成引水困难。在多种意见的争执中,他力主在张王庄前凭借滩嘴修做护滩工程。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控制了当地的河势。其他如佛头寺、梅家庄,大白庄、綦家咀及东关等地,都是在他的积极建议下,抢在河势变化之前,采取了工程措施,赢得了防守主动权,使国家和人民避免了许多意外事故。
  于祚棠在治黄工作中,忠心耿耿、勇于探索、力挽狂澜,不仅为利津县人民和治黄员工所爱戴,而且在全河享有盛名。1950年9月,他被河务系统职工推选赴京出席全国第一届工农兵劳模代表大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51年,又被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自1954年起,接连当选为山东省第一、第二、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利津县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5年,于祚棠退休还乡后,对治黄工作仍然十分关心,遇有大水险情,仍然不辞劳瘁,亲临指导。1981年6月,因身染重病医治无效,于14日1l时30分与世长辞,终年82岁。
  (作品选自山东省东营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东营历史人物》。书籍由东营市图书馆提供)
■相关链接 历史上几次严重的黄河水灾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今淇河、卫河合流处)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这条新河在禹河之南。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向南摆动,决水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23年后虽经堵塞,但不久复决向南分流为屯氏河,六七十年后才归故道。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今河南商丘、山东郓城、阳谷、聊城,至禹城别漯川北行,又经山东临邑、惠民等地,至利津一带入海。
  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黄河再次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聊城西至今河北青县境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这条河宋人称为“北流”,12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今南乐西度决口,分流经今郓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东流行水不到40年便断流。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奖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改道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直到1855年,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直到明代后期潘季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行经今河道,北流入渤海。
  1938年,蒋介石命令扒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全河又向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洪水漫流,灾民遍野。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  在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大体上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三角早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