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购音响、自学舞步、义务教学 |
退休大姐挑梁,领200人跳舞 |
文/片本报记者孙娜娜杨玉龙 | |
- 2013年11月04日
作者:
-
【PDF版】
|
|
 | 每天晚上7点到9点,盖秋艳带领周边方圆两公里之内的居民跳广场舞。 |
|
每天下午7点,东营北二路与西四路交叉口附近的停车场,因为盖秋艳的出现,都就变得热闹非凡。为了全民健身的梦想,盖秋艳自购设备,自学舞蹈,然后免费带领学员们健身。从最初的十几人到现在的近二百人,盖秋艳渐渐成了这里的名人。2日,记者见到了这位充满朝气的盖秋艳和她的“舞蹈队”。
自购设备,带领200人跳起广场舞 11月1日,天空下起蒙蒙小雨,这里没有了音乐声、没有了跳舞的人群,变得冷清了起来。但在盖秋艳家的客厅中,8个老大妈像往常一样又舞起来。先是鸡西有氧行进健身操,再到筋络操、扇子舞。一伙人一直跳到晚上9点,然后意犹未尽的回家。 盖秋艳就是被大家称为“教练”的领舞人。2日这天,她一身玫红色领舞服,化了淡妆,发髻梳起,简单地盘在脑后。她面色红润,脸上几乎看不到皱纹,给人的感觉就两个字“年轻”。而记者了解到,她今年51岁,年过半百了。 2日晚7时许,在东营北二路与西四路交叉口附近的停车场上,盖秋艳在人群中领舞,近200人排起长队,伴随着音乐,边走边跳。还有不少市民站在一旁,跟随者节奏,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慢慢学习。 45岁退休那年起,喜欢运动的盖秋艳每天晚上要到3公里之外的胜利广场上跳广场舞。直到今年5月份,营园社区联络员李霞说,“你为什么不带领大家一起跳舞,这样大家就都不用跑远路了”。盖秋艳心中的热火顿时被点燃,她购买了音响设备,协商了场地。音乐响起来,很快就吸引了周边小区的居民。起初是10几个人,慢慢发展到现在的近200人。 “虽然我教大家舞蹈,但我并没接受过专门的培训。”盖秋艳说,自己是东北人,从小就接受舞蹈的熏陶,经常见周围邻居舞秧歌。记者还了解到,她的母亲今年80岁,每天都会跳段舞,两个妹妹都是舞蹈老师,一家人都非常喜欢舞蹈。“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不用自己操心。舞蹈使我的业余生活变得充实了。我认为这就是政府宣传的全民健身最大的意义。”
贴心丈夫,做饭、搬运音响全包了 为了带领大家锻炼,盖秋艳特意辞去原来晚上加班的工作,找了一份晚上不用上班的家政工作。丈夫田淑军则成了盖秋艳的专门“后勤”。每天下午盖秋艳下班前,田淑军就早早将饭菜做好摆上桌。等盖秋艳吃饱饭后,田淑军就负责将大音响搬到舞蹈场地上,等到9点广场舞结束,他再负责把音响搬回家。 有了丈夫的大力支持,盖秋艳一头扎进了自己的爱好里。每天广场舞结束后回到家中,盖秋艳还要从网上查询新的舞步教程,在家中练习。“5个月的时间,老伴就瘦了30斤。而且气色比以前更好了,这让我很高兴。”田淑军说,盖秋艳在没有参加广场舞之前就经常在家中跳舞、唱歌,非常热爱生活。 从开始带领大家跳舞到现在,盖秋艳已经教大家学习了两套僵尸舞、两套鸡西有氧行进健身操。现在,她又有了新想法,“这套鸡西有氧行进健身操又该更新了。” 瘦了、腰腿不疼了 队员舞出健康来 盖秋艳“带领”的舞蹈团队大多来自周边方圆两公里之内的居民,有东营市面粉厂、医药公司、滨建集团粮食厂、西单广场、玉华街周边小区居民等。 与其他队员相比,57岁的司艳美,在队伍中还有一个不小的职责。每天她都要先赶到场地,让停车场上的汽车停在别处,这样他们才有跳舞的空间。“司机师傅们听说我们晚上要在这里跳舞后,都非常配合,我们都很感谢。”司艳美说,自跳舞以来,她的体重从150多斤减到了120斤。“朋友都说我气色好多了,我还会一直跳下去。” 今年78岁的张俊英是这个跳舞团队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她已经锻炼两个多月了。“原来总是腰腿疼,伸不直胳膊。现在跳两个小时后都感觉身上很轻松。” 70岁的姜启林已经满头白发,他说:“我身子骨有些硬,但是我会努力跟上大家的步伐。坚持锻炼身体好。” 66岁的崔保珍在舞蹈队伍中并不显眼,但大家都知道她。“她老伴每天都骑三轮车送她来跳舞,但她老伴很腼腆,自己不跳舞,总是在周边转悠,一直等两个小时,然后老两口一起回家。”舞伴们告诉记者。崔保珍说,为了老伴的支持,她也不会放弃,坚持锻炼。 自从当上领舞的角色,盖秋艳一下成了这里的“名人”。用她的话说,每次出门,总用人喊她“盖老师”。“叫我老师,我是实在不敢当。但有这么多队员跟我一起欢乐,我很开心,也很知足。自己的身体健康了,也能让孩子们安心工作。”盖秋艳说,她将带领舞蹈队让更多人享受快乐、享受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