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1月04日
作者:
-
【PDF版】
|
|
|
□赵查理 “小饭桌”为了拴住学生的胃,少则三菜一汤多则十菜一汤,个别“小饭桌”的饭菜能扔一半;高校食堂里很多学生将没有吃完的饭菜倒掉,馒头包子几乎不咬一口;婚宴也是浪费大户,酒菜毫不心疼地进了泔水桶……仔细想来,这样的浪费场景每天都在发生,包括几乎无人知道的世界勤俭日。 我国传统文化推崇勤俭节约,可社会刚刚提供小康的温饱生活,很多生活的细节就无情地印证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例如,早晨刷牙洗脸时没关紧水龙头,吃饭时浪费了半个馒头几粒米,出行时选择高油耗的私家车而非公交。一个人如此可能问题不大,如果13亿人口都这样,浪费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其实,对于勤俭,人们长期以来都存在一个观念误区,都以为勤俭就是要让人们吃粗茶淡饭、穿布衣布鞋,是要求人们为了道德规范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已经富足起来的人们必然抵触这种过度的要求。如果追根究底,勤俭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价值理念。勤俭是现代文明社会对节约资源的通俗说法,它要求人们不要过度使用自己拥有的资源,要为其他人负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勤俭生活就是按需过日子,我们每个人都应适度消费。另外,每个人还应该从人类资源日益减少的角度来反思。地球人均资源越来越少,粮食的进出口、石油的深加工、海洋业的捕捞、水资源的买卖、碳排放的交易等,都已经突破区域限制和国家概念,世界资源市场因此诞生了国际新秩序。资源的整体短缺不但需要各国携手合作,更是深刻地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但勤俭价值应该贯穿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它不仅是祖祖辈辈提倡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对资源利用的适当要求。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做起,让勤俭价值取向成为社会共识。
| |